香港一老人20多年捐款百万帮助家乡博罗的困难人家
“那么多年了,知道是他给的钱,但不认识他,你们能不能替我找找这个好人?”在博罗县园洲镇田头村塘角村小组,83岁的军烈属冯锦光叮嘱记者一定要帮他这个忙。 在当地,想寻找这位热心香港人士的人远远不止老冯。20多年来,每年春节前,这位香港人士必定把利市送到困难老人手上,当地有两百多户需要帮助的人家得到捐助,受助者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位香港人士。今年,他们一定要找到这位恩人,要当面言谢,于是向记者报料,请记者帮忙。这位热心的香港人士是谁?
廿年捐款超过百万元
记者来到博罗县园洲镇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试试能否找到关于这位香港人士的有关捐助记录。该办主任陈锡镜说:“你们找我找对了,这位热心香港人士是梁植。”他把铁柜子打开,翻开有着名字、签名和手印的一摞本子。“今年园洲镇接受梁植先生捐助的人员有220户,有军烈属、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残疾人等,其中重点优抚对象就有33户。”
梁先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捐助?
陈主任介绍说:“从1984年开始,植叔就开始捐助当地困难户。我们民政经手的同志已换了三任,他一直坚持到现在。”陈主任对梁植先生21年来不间断扶贫助困的善行如数家珍。他说,最早时是40多户,之后一直增加,原来只是镇里的五保户,现在是全镇的军烈属、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残疾人,每次少的200元,多的600多元。早些年金融风暴,听说梁植先生损失很大,但还是坚持给每人捐助200元。据陈主任统计,每年光是慰问这些困难人员就超过三四万元港币,20多年来,植叔的捐款已经超过百万元港币。21年捐助困难户,为何大家都不认识植叔?陈主任笑着说,每年发放捐款时,植叔让当地民政部门造好名册,传真到香港,植叔收到名单后,春节前就把钱交给亲朋好友带回镇里,请他们代发,年年如此,因此很多人不知道是植叔在帮助他们。受助的军烈属、五保户老人很感激植叔,常常要求见一见植叔,当面言谢,植叔从来不答应。
乐善好施和经历有关
21年坚持扶助贫困人家,植叔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据民政部门介绍,植叔是园洲镇白耀前村人,后来去了香港,白耀前村还有植叔的亲人居住。记者找到梁植先生的两个堂侄和大舅子。据植叔的亲人介绍,植叔今年已经86岁。植叔的捐助其实从1982年就开始了。植叔五六岁时父亲就过世了,家里有三个兄妹,日子一直过得很困难,他也没念过几年书。上世纪40年代他就只身到香港谋生。植叔其实不是个大富大贵的人,他乐善好施,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他年轻时在香港谋生很能吃苦耐劳,得到一个英国商人的赏识。每年春节都会叫他背一麻袋钱送给贫困的人。后来这位商人还帮助他建起一个有近万头猪的养猪场。他除了一个养猪场,没有其它的实业了。10年前他还是香港新界区议员。
生活很俭朴不图名利
据白耀前村村干部介绍,植叔是一个生活很俭朴的人。有一年,当地一批村支书到香港参观学习,顺便拜访了植叔。他请吃饭,饭后他把吃剩的几个馒头小心装好带回了家。听他家里人说,每餐都是这样的。他处世的方式与一般人不一样,从不图名利。采访完植叔的亲人后,记者请当地干部拨通植叔的电话。话筒里植叔的声音中气十足,不像是一个86岁的老者。提到这些年植叔对乡亲的捐助,植叔说:“这没有什么的。我也受过苦,我也是个老人,只是希望大家都关心有困难的人,关心老人。”对乡亲们的一番谢意,植叔说:“有国才有家。不用感谢,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告诉大家,要他们一定放心,即使我辞世了,他们都会继续得到资助的。”本报记者 黄礼琪 通讯员 邓东方 李晓敏(侯颖/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