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何冀平的话剧之后,再来重读老舍的小说,我们不难看出话剧的编剧确实是在老舍原作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巨大的修改,换句话说,话剧提取了原著的人物和故事片段,改变了人物的定位和情节结构。
小说《开市大吉》开宗明义:“我,老王,和老邱,凑了点钱,开了个小医院。老王的夫人作护士主任,她本是由看护而高升为医生太太的。老邱的岳父是庶务兼会计”,“老邱的本事可真是不错,不说屈心的话。他是专门割痔疮,手术非常的漂亮,所以请他合作。”“我治内科,老王治花柳,老邱专门治痔漏兼外科,王太太是看护士主任兼产科,合着我们一共有四科”———这就是“大众医院”的人员组织结构。大众医院也做了广告,广告词是:“为大众而牺牲,为同胞谋幸福。一切科学化,一切平民化,沟通中西医术,打破阶级思想。”也配有图片,一座三层大楼,只是“借用近邻转运公司的像片”,其实“一共只有六间平房”———这便是“大众医院”真实场景。
“大众医院”开业之后,确实来了不少的“大众”,但是大夫们并不满足只是开一些苏打水。他们想找出更多的谋财之路,便向汽车行借来几辆汽车,放在医院门口不时地“嘟嘟”几声,再邀来“二姥姥”、“三舅母”们,煞费苦心地想要把“大众医院”变成“贵族医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小说结尾:老邱的老丈人拟文做了一块匾:仁心仁术。可见作者意图清晰明确。
同名话剧取消了“我”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的一些事情和话语分别放到了大话王和“海归”乔治身上。大话王可以说是话剧的第一主角,他取之于小说中的“老王”,但二者确有不同,老王虽也主治花柳,但并非出身于“街边卖丸散膏丹的”“假药王”,也没有大话王那么多的心计,尽管医术都不怎么样,但大话王“经营”“民众医院”的能力也很强,心计更多,口齿更伶俐,赚钱的心术极其不正,坑人的手法更狠更毒。
乔治是一个新人物,直接取材于老舍小说《牺牲》中的毛博士,但此博士是真正的哈佛博士,但不姓乔,名字中也不带治。他很自以为是,看不起美国以外的东西,觉得离开美国“牺牲太大”,他瞧不起中国的澡堂子,也看不起中国的女人,毛博士身上的毛病很多,也很自私,也让同事老梅和“我”厌烦。但乔治却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美国博士,尽管也和毛博士一样穿着西装,但没有毛博士那样别扭,镜子照得也不如毛博士那样“有来有去的”。毛博士是一个很难与人相处的人,乔治却不然,他和大话王一样具有骗人的天性,两人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还能结成同谋,打成一片,这是毛博士绝对办不到的。老舍先生自己并不看好这篇小说,自认是一次失败的写作,他说:“它确是不好。它摇动,后边所描写的不完全帮助前面所立下的主意。它破碎,随写随补充,象用旧棉花作褥子似的,东补一块西补一块”(见老舍文《我是怎样写短篇小说》)。毛博士取材于真人真事,但作者自认没有写出艺术的真实,话剧编剧取用了毛博士的皮,塑造了另一个博士———乔治。这个乔治是一个从头到脚的冒牌货,口口声声地强调“美国精神”,却也能将自己融入“民众医院”这样一个大集体里,如鱼得水地和大话王、一刀邱一起坑蒙拐骗,也是一个惟利是图的骗子,赵老太爷的死也不会让他和“民众医院”的人幡然悔悟,只会使他们越发变本加厉,更加恶性不可收拾。
一刀邱是老舍小说中原来老邱的改写,还是那个割痔疮的人,只是一刀邱有了老子,他是屠夫老邱的儿子,也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杀猪匠而已。在剧中,这一对出身于义和团的父子,也曾做过卖猪肉的生意,天性直率,也有小商贩的狡黠,也是见钱眼开的小人,也会蒙人骗钱,和大话王、乔治一样,都是“民众医院”不可缺少的人物。特别是一刀邱为穆凤贞所做的整容手术,不仅让他自己一本万利,也让穆凤贞从此找不到自己。
其实,话剧对于小说人物的最为成功的改编,应该是《善人》中的汪太太———穆凤贞的改写。尽管沿袭了原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但是话剧的人物性格更加完整,自私、虚伪,还要假作仁慈关怀,梁丹妮尖利做作的嗓音让这个人物显得非常神经质,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台词使这个女人的虚伪本性一览无余,演员表演上的到位,准确而又符合逻辑地演绎出这类人物最终的命运悲剧:失去了自我,找不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梁丹妮的表演让这台剧出了彩,也就是在梁丹妮的这个角色上,我们才更能看到这部喜剧的讽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