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朝牵手难舍情缘 88马得昨为本报再作画
在《扬子晚报》20年的风雨历程中,有很多文化名人与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高马得,就是其中缘分至深的一位。晚报创刊至今,高老几乎每年都要在晚报上作画一幅,与晚报读者共迎新年。高老自己早有戏言,叫:“每年考一回”。晚报庆祝20岁生日,自然要把高老请出来共贺。病中为晚报再作画
记者奉命联络高老,却吃惊地得知,高老住院了。前天傍晚时分,报社领导和记者赶往医院探望。已届88岁高龄的高老虽然住院,看起来却仍然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说起病情,他也只说年纪大了,是例行的全身检查。我们委婉表达了如果身体允许,想请他再为扬子作画一幅的愿望。他立即琢磨起来,“要有20年的含义在里面,要不画条龙?要不画一艘龙舟?一帆风顺20年,怎么样?”又想着说,最好是跟刚创刊时呼应,1986年《扬子晚报》创刊,他画的是一幅《喜蛋》,蛋里一个披着“扬子”字样的小娃娃,“要不画一个小姑娘?表示小娃娃长大成人了?”一番话逗得大家直乐。他的儿子高多告诉记者,其实听说报社要来人看望他,他立即就开始构思起来,“想了一下午了。”
考虑到高老的身体状况,我们跟高老约定,第二天高老如能顺利出院,就动笔;如不能出院,就不要再劳累了。昨天上午,记者赶往医院,却获悉医生不允许高老出院,要求他耐心养好身体再离院。让记者感动的是,高老却当场表示,就在医院画,而且已经让自己的夫人陈汝勤女士赶回家中拿颜料和纸笔。“晚饭前你来拿画”,他对记者说,“扬子20年,意义非凡啊。”
傍晚时分,记者如约赶往医院。只见医院的活动室堆满了纸笔。一幅《乘风破浪20年》(见今日A1版)跃然眼前,高老精心画了龙舟,以搏击风浪的龙舟寓意昂奋向前的《扬子晚报》,以船上欢呼的人群象征晚报的广受欢迎。“你看这样行不行,不行就再修改,”高老的诚恳认真让记者动容。夫人陈汝勤告诉记者,为了这幅画,高老画了无数草稿,老觉得不满意。护士给他挂盐水,挂了一半他又跑下床过来画画,“晚上他还得补挂一瓶盐水。”
晚报每年考一回
20年结缘扬子,高老对报纸的日渐壮大感慨不已。曾是新华日报老报人的他对现在报社的“无纸化办公”大感兴趣,又谆谆告诫记者“要多培养接班人”。事实上,《扬子晚报》的每个脚印,都已被高老用画笔记录:1986年《扬子晚报》创刊之际的喜蛋一直还留在高老的记忆里,“喜气洋洋嘛,表示《新华日报》母体顺利产下新生儿”;1991年晚报5周年,高老画的是一个5岁的小天使手抓彩球,骑羊跨过40万份的栏,画出了晚报销量飙升的喜人成绩;1992年,他画的是《八仙过海》,表现出《扬子晚报》增设版面、能人辈出的繁荣景象;1996年晚报10周年,他又画了《轻舟已过百万关》,恭贺晚报销量突破百万大关;2001年,他画的是一条叱咤风云的龙,寓意晚报迎接新世纪的新气象……几乎每一幅画,都于精心构思之中,洋溢着高老对扬子的深切关注和厚爱。但高老的话却质朴而逗趣:“每年到了这时候,扬子就得出个题目,考我一考,每年考一回。有一年快到元旦了,看看好像没事儿了,一阵窃喜,以为终于躲过一次,结果第二天,又来了,哈哈哈……”有次高老与高多探讨“废纸论”,高老说:“一幅画把它画好了,就不是废纸了。”本报记者冯秋红
今天是本报20周年报庆的大喜日子,刚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中国乡土艺术手工艺杰出贡献奖”的江苏民间剪纸艺术家陈耀,花了两天两夜时间,精心构思,特地为本报创作了一幅洋溢着浓浓喜气的贺岁剪纸作品《扬子旺读者读者旺扬子》。该作品用20朵梅花象征本报创刊20周年,2只喜鹊寓意新年、报庆双喜临门,4朵牡丹花是庆祝本报迄今成功举办了四届读者节,一届比一届受欢迎。蝶恋花、柿子、如意、蝙蝠、寿山石等造型图案代表百万读者对扬子晚报新年大吉大利的美好祝福。之所以取名《扬子旺读者读者旺扬子》,陈耀说,“旺”有旺盛、兴旺的意思,同时也与生肖狗的叫声“汪汪”谐音,寓意生命力强,激情四射,前景无限。范晓林摄/文
2006年1月1日是扬子晚报20周岁生日。昨天,南京退休市民万方特地来到本报,向本报赠送一幅剪纸作品《扬子春晓》,表达真诚的祝福。有着40年“纸龄”的万方算得上是本报的铁杆读者,他向记者解释这幅刚刚创作的50厘米见方剪纸作品说,四方形的剪纸外廓、8条鲤鱼和2只雄鸡报晓造型图案寓意本报20年如一日,采集四面八方新闻,第一时间让读者早知道,一天也不让读者失望;中间的“春”字既是寓意春天来了,也有带给读者春天般的温馨之意;“春”字边上梅花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20年扬子发展之路全体报人付诸汗水辛劳,来之不易。而四周的莲花、蝙蝠、钱币等图案又巧妙地暗合百万读者对本报“文章妙笔生花,办报为读者造福,品牌价值连城,影响力与日俱增”的美好愿景。范晓林 摄/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