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
最近,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访问了一个名叫李里的年轻人,他自学成才,被四川师范大学破格聘用为教师,开堂讲授“国学”课程。令人啧啧称奇的,并不仅仅是他自十四岁在一次化妆舞会上试穿长衫后一直未脱,更是这位“长衫先生”节假日辅导市民研读《论语》为首的“四书”,反应十分热烈。 镜头过处,黑压压一片埋头笔记的人群。
几个月前,本地有媒体邀请一些大中学教师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头一讲便是说《论语》。没想到来听讲的中学生及其家长提问踊跃。
再有一例,发生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台大教授傅佩荣,曾为岛内一“领导人”招去传授儒家思想。孰料,该“领导人”心猿意马,无志于学。傅教授随后就在社会上公开讲起了研究《论语》二十年之心得。他以现代观念详细解读《论语》二十篇每一句每一字。今年录制成有声书,畅销不衰。许多父母在接送孩子途中与孩子一起收听,听书入迷,均欲罢不能。
质朴的书生、苦心的教师,他们动机单纯,希望藉《论语》的研读,让大众了解非教条化的孔子学说;呼吁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从而引导大众对以孔子思想为中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抱有亲切之感。民间自发地对孔子有兴趣,对《论语》表喜欢,这也是值得鼓励之事。若问大众为什么会有读《论语》的热情,无他,学习做人处事,寻求身心安宁而已。“小夫子”李里的解释是:“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付出的代价是道德缺失,人性沦丧。”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好吧,如果回头读《论语》,或者从《论语》再出发,能帮助当世的生活,重拾自己的精神,恢复自己的人性,那就算不得什么复古,毋宁说是一种复苏。于此,政府和社会的精英阶层更应当予以体察、关切。
建构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有赖于文化理念作基础。这一套理念,当然是融铸了中西原本剧烈冲突的文化,而重新确认我们的历史文化基因,则使大家都能投入自觉的文化创新。
元旦试笔,知道冬寒之下,尚有温暖的伏流,让人涌起深沉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