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1月1日讯(记者廖庆玉)2年来,海南大学经管系一名大三学生想捐献自己的骨髓,却至今未达成心愿。他近日致电本报,希望能早日成为一名志愿者,用自己的骨髓救活病者的生命。
一直想捐骨髓难遂心愿
这名想捐献骨髓的大三学生名叫张哲,是一个23岁的北方小伙子。 上月29日上午,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他捐献骨髓的心愿缘自2004年。
张哲告诉记者,他经常参加义务献血。2004年的时候,他知道了有关捐献骨髓也就是造血干细胞的事情。最开始,他也觉得很危险,后来他开始慢慢上网了解相关的情况,觉得当一名自愿者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从网上搜索来的资料让他为之震动:我国每年的白血病患者以4-6万的速度增长,全国的捐献骨髓的志愿者却只有35万,不少生命就因找不到配对的骨髓,早早离开人世。
后来,他到明珠广场的献血车那咨询,但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对于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志愿者,他还是不太清楚。去年10月,他再次来到明珠广场献血车处进行咨询,结果得知不是本地户口不能成为志愿者,大学生也不行,原因是这类人群流动性大。
女孩遭遇再次激活捐献之心
张哲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成为骨髓捐献自愿者的心愿一直在心底搁着。最近两天,他从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一名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就读研究生的重庆女孩胡梅患上了血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条年轻的生命,再次激活了他想当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的心愿。
他说,真正愿意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的人,肯定都是有一份爱心,愿意用自己的骨髓给病者带来生的希望。现在如果用户口来对志愿者设卡,肯定是不合适的。如果有机会成为志愿者,无论毕业以后到了哪里,他都会及时将最可靠的联系方式留下来,让红十字会能够及时联系上他。
当记者问及他的父母是否知晓他的心愿时,张哲说,即使成为志愿者后,在没有成功配对之前,他不想告诉父母,因为久居农村的父母可能不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省有1.1万骨髓捐献志愿者
上月29日下午,记者联系到省红十字会一名姓王的主任,并转告了张哲的情况。王主任当即表示,这应该是一名非常有爱心的人,他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行列。
王主任表示,目前,海南已经有1.1万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其中已有12例捐献者成功配对。一旦成为志愿者,其血样将放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一直保存到志愿者满50岁,等待需要的病者来进行配对。如果是外地户口,时间太长了,万一配对成功后,联系起来很麻烦,大学生毕业走了之后也很难联系。有的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会半途退出。出于这两种原因,他们希望有爱心的人在成为志愿者之前,能够深思熟虑,如果离开海南到外地,尽量能够留下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
对于不是本地户口不能捐献骨髓一说,王主任解释,可能是采血点的人对上面的两种情况有些误解。实际上,现在我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来自大学校园或者军营。她表示,欢迎张哲到明珠广场去进行骨髓捐献的采样登记。
上月29日下午5点半,记者和张哲来到明珠广场时发现,原本应4点就开始进行采血的献血车车门紧闭,上面空无一人。经过联系得知,该单位有活动,估计到8点左右才能来。由于晚上有事,张哲不得不离开了献血车,准备改日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