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颇为熟悉的白娘子传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杭州小热昏、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等很可能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1月1日起,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我省有37项传统文化入围,其中杭州占了7席。
“白娘子”、“梁祝”入围
2005年,文化部开展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1315个项目进行审议。根据文化部公示,全国共有501项传统文化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公示期30天。对于申报成功的项目,国家将会提供具体的保护方案和专家、资金保障等。
杭州是这次非物质文化“申遗”的大赢家,有7项入围。这些项目分别是:民间文学方面的白娘子传说和梁祝传说,传统医药方面的胡庆余堂丹药制作工艺,曲艺方面的杭州小热昏,手工技艺方面的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和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美术方面的西泠印社金石篆刻。
负责此次胡庆余堂申遗的孙群尔向记者介绍:胡庆余堂申报材料主要包括胡氏避温丹等特有制作工艺、清代古建筑群、悠久的中药文化三方面。胡氏避温丹等中药属胡庆余堂特有,其制作工艺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久的将来就会趋于消失。古建筑群以及与胡庆余堂有关的上百个民间传说与制药技术相结合,更有利于展现胡庆余堂独特的魅力。
三年普查万余项民族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口头传统(如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戏曲)、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没有实物依托的传统文化遍布全省各地,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很多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我省是民间艺术文化保护起步较早的省份。浙江是第一批被国家列入民间艺术保护试点省的,并在全国率先公布了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去年12月,在临海举办的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验收交流会上公布,自2003年8月以来,我省共普查民族民间艺术项目10616项,其中仅宁波就有4000余项,台州1600多项,金华3000余项。3年来,省里还拨出2000万元,投入普查并抢救民间艺术。经过多方评审,挑选出64项民族民间艺术,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尤炳秋表示,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浙江有实力排在全国前列。
影响力将不可估量
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组组长吴露生研究员表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评选,对于其他需要保护的传统文化项目,能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影响力将不可估量。
有专家认为,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很多,必须根据每一项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如果要加以保护,需要抓住根本,要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人文历史,才能真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