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一批批省内外专家学者应邀来到铜山,分头走进企业,走近红红火火的生产线,帮助梳理筛选新一年技术攻关课题。到目前,已有8家企业向国家申报了2006年火炬计划项目,18家企业申报了省级星火计划项目。
“既争世界500强,更争生存500年”。在铜山县,这话最早听著名的维维集团的负责人讲过,但今天它已不胫而走,成为这里一大批企业坚持科技强企的形象化目标。
豆奶粉很难快速充分溶解,通常的做法是在生产中多加糖,但这又与健康营养的消费新需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一前人未曾涉及的难题,维维集团奋力攻关,现在,他们自主设计并投资3400万元在荷兰订做的流化床已屹立在集团三基地。站在这套当今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豆奶速溶设备旁,集团同志自豪地告诉记者,维维如今已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有省级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开发中心,每年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产品20多项。2005年秋天国家评“中国名牌”,集团一下拿到“维维”、“天山雪”两个。
走进这里的环球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细心人不难发现,光门前挂出的高校实习基地牌子就有5块,里面有南大、东大和中国矿大。近两年,数控回转头冲压设备、车轮轮辋生产专用设备和冲压自动化周边设备等新品在这里相继问世,连续填补了一串国内空白。
科技优先,这是铜山县委县政府早几年就明确确立的一个重要战略理念。县委书记刘兆勤对记者回顾道,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铜山四五年前集中关闭了200多家小煤矿、小水泥等“五小”工业企业。新的工业内部结构如何架构,产业项目如何选择?县里提出的第一条就是科技含量要高,还有,就是资源依赖度低和环境污染少。他说:“去年省委加快东陇海开发建设会议召开后,我们班子对这一点的认识就更明确了。我们提出,铜山现在搞的产业结构和工业项目,至少要经得起未来七八年的检验。能打好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比什么都重要。”
近年来,坚持以科技优先理念招商引资,一批新型支柱产业已在铜山快速崛起。在省级铜山经济开发区,两年内新上项目52个,其中包括世界500强美国阿文美驰公司投资2.6亿元的车桥项目,全球驰名的美国ESCO公司一期投资1300万美元的耐磨件项目,全国民企500强星月集团投资3.2亿元的特种汽车项目,还有上市公司北京汇通和矿大联合投资1.5亿元的盛联科技项目,而与此同时,好些传统板材、饲料加工项目却被婉拒在外。现在的这个开发区,企业全部集聚于机械、电子和车辆三大产业,高技术含量产品层出不穷,有受到苏鲁豫皖农村欢迎的轻卡自卸车,有替代进口的数控机床,有批量出口的履带式挖掘机,还有专为美国通用等公司配套的电子产品。看到这一切,省委书记李源潮去年夏天曾有评价,说这里是“苏北的工业园区,苏南的产业水平”。坚持科技优先,铜山还十分注重用新技术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县里成立以县长田质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团,还牵线搭桥促成了160余家重点企业与包括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在内的大院大所的技术合作关系。县财政每年拨出科技三项经费700万元左右。正是在这种积极推动下,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支出逐年增加,2003年为4亿出头,2004年为5.56亿元,而去年则达到了7.62亿元。前身为柳集轧花厂的中天棉业集团,近两年先后实施了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和国家第七批国债项目,投资2亿进行技术改造,现在,其所产纱线和牛仔布畅销欧美和日韩等地,企业已跻身全国纺织行业50强。胜阳集团组织力量攻关,不仅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木业空心压机,还继而产出了前所未闻的空心刨花板,它比普通刨花板重量轻,而且隔音保温,这一消息刚一传出,欧洲和北美的订单便纷至沓来。努力打造东陇海线上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率先发展先导区,铜山人以科技进步为重要动力,正在加速接近这一目标。2005年,继前一年5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苏北第一后,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又分别增长15%%和23.08%%,并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本报通讯员 海邦庆 杨思恬 赵开田 本报记者 徐承德 汪海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