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机走访了一些街道,便拈来五大“怪现状”
本报讯 记者马勇、实习生刘丹报道:最近不少本地市民、外地游客来信来电反映,广州门牌有点乱。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更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广州门牌乱码怪现状。 昨天,记者特意走访了一些街道,发现不少地方的门牌的确混乱,怪状多多。怪状一:缺号跳号普遍。记者发现中山大道西10号突然跳到了24号,而30号怎么找都没见“倩影”。顺着32号往下找就到了78号,这个78号和80号被并排贴在一栋房子的侧面墙上。至于78号和80号所指何处,记者无从知道,82号也难见其踪。记者拐进一条巷子,发现28号与38号为邻。记者向附近值勤的一位保安问询,他说:“附近都这样,没顺序的”。怪状二:新旧混杂交错。在同一条街上,“旧的不去,新的已来”。中山大道西32号使用的是旧的搪瓷门牌,紧挨着的28号、26号等已经换上了新的蓄光门牌,面积是旧搪瓷门牌的6倍。怪状三:装修休掉门牌。许多旧店面门牌号码健在,但大部分新装修的店面上,店名醒目,但已经没有门牌号的立足之地。在石牌东路,记者发现整条街只有几户有门牌号。当问到为什么店面没有门牌号时,有人说“可能是装修去掉了,以前应该是有的吧。”怪状四:自制“特色”门牌。在石牌东路仅存的几个门牌号上,记者发现它们质地不一,长什么样,要看主人喜好,有白色塑料板的,有红色喷漆的,有银色铝合金的。字体也是五花八门。怪状五:安装位置不一。门牌安装五花八门,尽显主人“个性”。有的安装在房屋的正面,有的在侧面。有的在门的左边,有的在右边。有的门牌“隐居”,要仔细寻觅才能在某个角落里发现。有专家指出,广州门牌号码混乱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前年年底,有关部门已草拟了《广州市门楼号牌管理规定》报市政府,市政府现正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如果该《规定》能够顺利出台,可望促进广州市门楼号牌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另外,更换新门牌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具有夜光功能的长余辉蓄光新款门牌代替以前的搪瓷门牌。自去年10月25日起,换发门牌工作首先在一级大马路展开,如东风路、环市路、广州大道、黄埔大道等,然后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六个行政区域的门牌换发工作。但愿不久的将来,广州门牌乱码现象成为历史。
他山之石
上海门牌有规有矩
早在1988年,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门牌管理办法》,对于门(弄)牌顺序、安装位置、门牌制作等都有严格规定。而据不少读者反映,在上海找门牌比在广州方便。据悉,上海的门(弄)牌顺序按街道、里弄、村宅的走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左单右双的原则编制。号码有规则排列,避免跳越或重叠。门(弄)牌的安装也有严格规定,所有门牌必须装在房屋底层上方的左或右,不宜过高或过低。正式门(弄)牌安装后,临时门(弄)牌应即拆除。正式门(弄)牌应统一由房管部门安装。擅自拆除、改装或自做门牌以及由于人为损坏而残缺的门(弄)牌,由拆改或损坏者支付费用。·马勇 刘丹·
(夏天/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