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2005:“文化中国”之形色
时间:2006年01月04日05:34 我来说两句(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种文章对作者来说,首先是个讽刺。作者不反对文化研究,却从来反对“文化热”,反对“文化决定论”,尤其反对以文化解释中国、以文化强盛中国所谓“文化中国说”,可称“三反分子”。不幸为情面裹挟,每到年底就被拉到这种版面来“交卷”,而且恰好评论的就是这个“文化中国”!聊以自嘲同时又能破题的说法,大概是这样:编辑居心不良,看中“三反”立场,认为由这样的人来评论文化,既惩罚了他本人,也败败“文化中国”之“虚火”,一箭双雕,恶作剧也。

  这样一来,我这里涉及的“文化”,就不是某些文人包罗万象的“深刻原因”了,恰是需要其他原因来解释的次生现象,而且杂乱无章。虽如此,也得依官方管理“文化”分四个大“口”的习惯,“科、教、文、卫”———还有一个“体”,一口一口地理出顺序。最后这个“体”,因篇幅不够,只剩下三言两语打发,何足道哉?

  一、“格致翰林”如此,“人文翰林”如彼

  科学界第一新闻,应该是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在上海一次会议上建议,改革现行的院士制度。其他院士也纷纷对院士制度发难,批判现行制度仿行官本位,腐败丛生,水准下降,由此发生“院士制存废”争议。争议言犹在耳,出乎众人意料,人民日报12月23日报道:中国社科院将产生首批学部委员,社会科学也将设“院士”,今后每两年增选一次!

  院士制来自欧洲法国。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于光绪四年(1879年)6月在巴黎会见法国科学院院长斐索等人,无以名之,遂在日记中称“格致翰林”,这就是“格致翰林”的由来。可见这一称呼,是按照科举制“套级”套过来的,一开始就散发着中国特有的官本位气息。

  1946年中央研究院商议组成人员名衔,曾有“会员”、“院员”、“学侣”、“院侣”、“院士”多种选项。查竺可桢日记,当时有历史学家傅斯年提议,中国文化传统中,以“士”为雅为尊,不妨称“院士”,众人欣然接受。至此,这一外来学衔多少洗褪一点“官本位”遗传。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第四次学部大会,议决学部委员制向苏联科学院院士制取齐。胡乔木担忧此举强化学部委员制而搁置“院士”制,遂于5月19日给中科院领导方毅、李昌写信:“希望学部会议千万不要把院士制度否定了。院士制度是世界通行几百年的制度,无论如何不能用学部委员代替。两者性质很不相同。如科学院否决了,社会科学院即不便单独推行,这实是国家一级的问题,务恳考虑。”这是要在“格致翰林”之旁,仿行“人文翰林”的由来。发信次年,胡乔木当选政治局委员,隔一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拟行院士制。1993年10月,国务院正式行文,在全国建立院士制度。从上述人民日报报道可见,胡乔木当年为社科、人文界预留“人文翰林”的想法,事隔14年,今日终于实现。

  这14年是科学界“院士制”从无到有的14年,也是从有口皆碑到众人诟病的14年。科学界相比社科人文界,历来风气较好,遴选标准也相对客观,即使避免不了行政权力干涉,但也有限。即使如此,院士制到了第12年即迅速败坏,败坏到了连院士自己都无法忍受的地步,好端端的“院士”,成了“怨士”!在此情况下,将院士制匆匆推及社科人文界,后者遴选标准游移不定,学科配置又散布于行政权力附近,一旦开选,将会出现多少“可惊可异之怪现状”?社科、人文是“五路大军”:高校、党校、军校、社科院、政府研究部门,泥沙俱下,鸡犬之声相闻,不可谓不壮观。

  我这里且不说那些亦官亦文的“双肩挑”者,只说这个“鸡”。“鸡”者,“矮脚鸡”也,缘自善良人士曰:“此举将推动中国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大发展,结束后者低人一等的矮脚鸡状态”。诚然,“矮脚鸡”们在研究能力与人格尊严上并不低人一等,个别接近自然科学特征的学科,并不是不能赶上国际同行。但就整体言,“矮脚鸡”之所以“矮”,是远远落后于国际同行。现在当然好,既有“格致翰林”又有“人文翰林”,“文化中国”,品种齐全,猗欤盛哉!是更深刻地戕害“中国文化”,还是“推动中国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大发展”?不消再等“12年”,自会大白于天下。

  二、贺卫方罢招,陈丹青请辞,张副部长一怒震天下

  2005年度教育新闻,以此三则较为抢眼,前两则经纸媒报道,引发网络热议,后一则先见之网络,后引至报端,舆论一面倒。

  贺、陈二氏招针对的是公共课考试以及保荐直升制,直指高教领域两个核心制度环节,前者助长僵化,误人子弟;后者助长腐化,害人子弟。清华领导较为乖巧,以沉默应对。北大法学院负责人出来回应,却是个“淡化”,暗示罢招之举,是因为贺氏本人学科点“冷门”,招不到研究生所致。

  该负责人本身是2004年“甘朱事件”当事者,当初自我辩护曾抬出制度原因,赢得很多人包括作者同情。不料今天指责他人,却化为个人因素,放过制度原因。这就是“文化中国”特色之一:每当有制度问题出现,要么是向上走,上升为形而上泛论,将问题“文化”化;要么是向下走,下坠为形而下个人影射,将问题“庸俗”化。最难坚持的是贴着问题讨论,紧盯着制度本身。贺、陈二氏白生气一场,后来是不了了之,果然再无下文。虽如此,此事也有积极意义。高教大跃进,普降甘霖,降下暴风骤雨般科研经费,先是人抢钱,后是钱抢人,很多人担心知识分子开始第二次握手,握的是金钱之手;在此形势下,居然冒出个罢招者贺卫方、辞职者陈丹青,虽是个别人,却让人看到了希望:金钱虽普降,淹死很多人,不是所有人。

  退休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5次发怒,勇气来自“反正我也要退了”。2005年6月2日,张保庆答网友问,说教育部历来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这是他发飙前奏。

  8月29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张保庆放出从政生涯最后也是最猛烈的一炮,他点名斥责天津、海南等八省政府不落实助学贷款,引起了公众巨大反响。这可能是1949年以来“条”上的部级干部第一次公开怒斥“块”上的省级衙门,不仅可为研究教育史的朋友录为珍贵史料,也可为研究中国改革的政治学朋友注意。

  此后,张副部长意犹未尽,又即兴点评中国教育的乱收费问题:“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不是学校在乱收费,都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而高校乱收费主要责任在高校本身,是高校的领导在变相乱收费。”

  9月7日下午,他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情况及有关政策解读”与网友在线交流。张副部长披露:“这项政策是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开始展开,到现在接近6年了。六年来,国家助学贷款速度是慢的,六年来,我们总共累计贷出了123亿,有154万大学生受益。去年新机制政策调整之后,尽管我不满意,但是应该说到去年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因为去年8月到现在,一年多一点,应该说贷出了52亿元,有15万元大学生受益。去年一年贷出了52亿元,过去多年累计下来是123亿元。”这个“123亿元”,很好记,对比中国一年公车消费总额“3000亿元”,则更好记。临行,他以具体数例驳斥阻滞“助学贷款”的借口“大学生还偿贷款诚信不够”,并对自己管辖下的高校开炮:“高校不承担助学贷款风险是行为不端!”2005年9月秋季开学,他的退休时间到了。现在,中国的许多贫困学生依然在为上大学发愁:“张爷爷退了,我们怎么办?”

  教育成为中国的“国难”,已经说了多年,再说下去,当成“国哀”,说者自会觉得无趣。我这里只能就助学贷款专项问题,补充一个“陈爷爷”的故事。

  作者在国外访问时,专业之外好读闲书,忽一日捧读陈立夫回忆录,眼前一亮。陈立夫说他为官一生,最为得意的“创新”就是这个“助学贷款”:抗战后期,他曾经担任过一届教育部长,当时,在四川后方读书的大学生多半交不起学费,嗷嗷待哺。他心生一计,以助学贷款的名义从重庆政府“骗”出一笔专款,资助这些穷学生完成学业,明知道这批贷款很多年后收不回,却有意为之。部长考虑是,这批专款肯定会有更大的报偿,其中一定会飞出一两个金凤凰。果然,50年代后期,接受这批贷款的大学生中出现了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

  这个“陈爷爷故事”,我曾在今年早些时候反驳杨振宁说中国现在的大学教育很成功,在文章中引用过,希望他不要忘记当年是怎样读出大学的。某报全文照登,惟独删去了这个“故事”。今再次引用,希望《冰点》编辑不再删略,也算我为张副部长送行?

  三、儒学乎,儒教乎?

  我曾将2004年称之为“文化保守主义年”,不幸一语成谶,“儒学”某一支今年开出“天价”,要把“儒学”发展为“儒教”,再将儒教发展为“国教”。相关事件大致有:

  ———先一年,有王蒙等在人民大会堂发表《甲申文化宣言》,内容平淡无奇,只是地点选得好,引人侧视;

  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国学院院长纪宝成因使用“脊续”一词,引发该词是否错别字争论;有儒生突破孔夫子“人不知,己不愠”,以后用现代术语夹古汉语开骂批评者:“情商智商低下”,“已经患了精神上的失忆症(薛涌)或‘分裂症’(袁伟时)。前者惟西洋马首是瞻,跪拜投降,成为一黄皮肤白内心的‘香蕉人’;后者不知所言,却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成为一无种无姓无国家无民族的‘太空人’。薛、袁二氏,没心没脑,误国误民,乃国之大奸,国人鸣鼓而攻之,斯其可也!”

  大儒郑家栋因多次带妇女出境,涉嫌偷渡,有司羁押。案发后又起争论,有认为郑案乃个人触犯刑法,此事与儒学无关;有认为儒学并不是与伦理行为无涉的其他学科,恰好是伦理学,郑案对儒学伦理信誉大不利,犹如教会、教士之丑闻;

  祭孔越演越烈,山东地方政府出面,施施然有古服、古礼;各地起而仿效,祭舜、祭尧、祭炎帝,随祭者众,颇有人气;

  商界成立“中国国学俱乐部”,北大开办““乾元国学教室”,俗称老板班,年收费2.4万元。有好事者曰:儒学坐上“商务舱”;

  国情专家康晓光发文,认民主、自由、宪政皆西来污染,当务之急不是民主与法治,也不是政体改革,而是寻得圣贤,仿行“仁政”;

  紧锣密鼓处,终于有大儒破壁而出,倡言新税种:全国收儒学遗产税,辅以强力措施种种,立儒学为“儒教”,立“儒教”为“国教”!至此,有“教义”、“教班”、“教学点”,还有“案例教学”,新“教主”也呼之欲出,“国教”近在眼前矣!

  ———以上“乙酉国学纪盛”,挂一漏万,仅供一哂?

  当然不能以偏概全,儒学中人并非都这样。“学”不分东西,“儒”不分大小,但学无害。此外,对“五四”以来知识界缠绕文化争论,将制度问题改换为文化问题,屡兴大“热”,大“热”不止,颇感不耐,即使为胡适之发起,在下亦啧有烦言。昔有荆轲刺孔子,今有孔子刺荆轲,假荆轲,伪孔子也,俱为平面往复,当可一视同“仁”。如有秦王立其侧,可作第三者笑,这一笑,却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儒学”可敬的,“儒教”可忧的,倘有“国教”者,不管是谁的,都要反对的!

  文化贵在民间,民间会堂多矣,不必居高而临下;如有意识形态真空,肉食者自会谋之;倘要忧天下,可行“素食主义”,不沾荤与腥,方为庶人敬。今若身居“国会山”,旁依众大款,起孔孟于九泉,能不涕零乎?

  国教者,祸国之教也。放弃国教,或能长治久安,仿行国教,必起无数争乱。英国革命起因之一,即为双方争国教,争出个内战连连,血流飘杵。革命结束,立刻制定《宽容法》,禁止议会立法令臣民信仰统一。1787年美国费城宪法,是与1791年第一修正案“捆绑式公投”:国会无权立法干预公民信仰自由。自此,英国有400年太平,美国有200年平静。揆诸中土,也是如此:四海定于一“统”日,正是孔孟蒙难时。诸公身经“文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乃儒学箴言,断不敢遗忘乎?

  但凡文化遗产,有“传”亦有“统”。有“传”者无“统”,有“统”者无“传”,重“传”者不重“统”,重“统”者不重“传”,“传”乎?“统”乎?传“统”乎?能不慎乎?

  四、高耀洁与批判知识分子“入世”

  汉语的麻烦就在主谓不清。这个小标题后半截很容易被释读为“批判”那些赞成“入世”的知识分子;恰相反,是“批判型”知识分子也在闹“入世”,由此与卫生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人———中国抗艾第一人高耀洁教授,闹出一段别扭。本年度卫生新闻很多,坊间有说:“食物基本有毒,医生基本无用”。550万元的天价医疗费也开出了。但有“文化含量”者,笔者孤陋寡闻,只找到这么一件,或可细说。

  事发于高耀洁发表声明,已获“全球妇女争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却又拒绝提名。传媒报道甚多,海外媒体如香港及加拿大也有反映。但站在客观、中性立场上全面报道还是见之于《望东方周刊》(11月10日),现据此摘要如下:

  缘起:发起方“联会”,总部设瑞士。该“联会”主旨是要为“诺贝尔和平奖评审会”上报三位提名人。香港岭南大学刘健芝为“联会”中国及蒙古地区统筹人。韩少功等知名作家均应邀担任评委,《读书》杂志10月份做了一个专题。8月2日,高耀洁收到刘健芝等来信,祝贺她入选“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通知她12月份在昆明召开一次108位获提名妇女的交流会,因经费不足,询问她是否有能力并乐意赞助一些经济紧张的妇女出席会议。

  “一项评选活动为什么要向被提名者要钱?”高耀洁立起疑窦。自投身抗艾以来,老人始终为两个方面困扰:地方官府打压,民间骗子包围。遂写信给“联会”大陆地区联络人韩晓宁,一开始还是“婉拒”:以身体不好为由申请退出。韩晓宁回复说,名单已经上报瑞士“联会”,不可退。见“退出权”被剥夺,老人不得不将此事公诸于网络,争议遂起。

  疑点:韩晓宁的单位身份涉嫌造假;被提名者真实身份也受质疑;参与评选工作的“志愿者”成为“入选者”;列名评委者并未参加评选,只是在寄来的名单上画圈;最后是经费花销可疑,却不向质询者公布账目,等等。

  批评:媒体曝光后,《东方早报》发表王晓渔署名评论,指出这一活动是由南北两家批判型知识分子杂志做舆论推动,这就是“批判知识分子”这一称呼之由来:

  2004年第4期《天涯》杂志刊登了“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专题”,2005年10月号《读书》杂志不仅推出刘健芝、戴锦华、陈顺馨的三篇文章,“编辑手记”还对此做出高度评价:当争评活动将千千万万普通女性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不是看到了这个世界里的真正的和平力量吗?这的确是“寻常中闪耀的和平的希望”———也是我们这个世界里惟一真实的希望!惟一、真实、希望,这三个词语把“争评活动”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仿佛其他知识分子的工作都是“无用功”,只有他(她)们的这个活动才有价值。

  《天涯》前社长韩少功、《读书》主编汪晖均为大陆地区的“举荐与顾问委员会”成员(AdvisoryCommitteeForRecommendations)。获得提名的名单,还包括前《读书》总编辑董秀玉。或许会有人认为,董秀玉获得提名,《读书》杂志应该回避,不再介入这项活动。我对此不愿深究,所谓“举贤不避亲”,一向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仅此可能还构不成“闹剧”一说。让人不解的是,王安忆女士早在7月份便在报纸上明确否认获得提名的消息,称没有接到任何相关的通知。10月10日,在新语丝网站,也刊出高耀洁教授再次声明退出所谓“全球千名妇女争评诺贝尔和平奖”活动的录音整理稿,称这种活动基本是“一场骗局或闹剧”。更为匪夷所思的是,该活动的大陆地区联络人居然告诉高耀洁名单已经向全球公布,提名无法退出。时至今日,在该活动的主页(www.1000peacewomen.org)上,王安忆和高耀洁的名字也赫然在目。

  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权拒绝领奖。但是,一个由批判知识分子负责组织的活动,居然无视被提名者的意愿,强行“绑架”她们参与这个活动,不知道《读书》编辑在什么意义上认为这是“以介入的方式、以自身的政治去推动对于什么是和平的全新的理解”。

  回应:针对上述程序性质疑,《读书》主编汪晖发表《现实的幻想与幻想的现实》一文:

  你到底要什么?什么才是你的“现实”?从文章的逻辑来看,他能够回答的大概除了最为现实的“秩序”,就是维护这个“秩序”的“程序”!

  这样的指控本不值得回应,但这个争评活动的意义却值得澄清。在我看来,这个活动的真正意义从一开始就不是“得奖”,而是呈现与这个秩序及其程序完全不同的世界的故事;这些文章从一开始就不是要表彰什么伟大人物,而是为了让那些一心要维护这些创造伟大人物的秩序的人不舒服;这个事件从一开始就不是要去维护这个现实及其秩序,而是要让这个最为现实的秩序及其程序暴露出它的虚幻性。

  然而,在围绕这个活动的争论之中,惟独听不到的是对诺贝尔和平奖及其结果的讨论和质疑。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巴拉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我们没有听到这些论者的评论,大约很安心。在那一期的编辑手记中,我说过我从根本上怀疑这个奖的意义———这并不是对所有候选人的怀疑,而是对和平奖所代表的‘和平’概念的怀疑(以下是对巴拉迪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获奖的质疑,因篇幅较长,此处从略)。

  在对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的理解上,我和那些指控“批判的知识分子”为“超级幻想”的人的确站在两个世界里。这次评奖活动及其引发的争议正好构成了一个事件:如果这个事件能够让那些长久以来被压抑的人、声音、故事在这个片刻展现出来,我们就能够看到那些扰嚷之声所要维护的秩序是多么的不真实———那不是肥沃的泥土,而是长不出和平之树的灰尘。

  尾声:汪文发表后,有读者继续质疑,并联想到2001年“长江读书奖”几乎是同样的人发生同样的程序性问题,“历史何其相似”?也有两边劝和,但也指出汪文不该回避程序问题,转移视线。“长久以来被压抑的人”高耀洁女士,顽强发出她的“声音”:

  我只希望组织者能够正面地、直接地对下列疑问做出回应:一、公布活动期间所有收支账目,如果属于公益活动,这是活动的义务之一;二、公布投票过程,究竟哪些评委参与了投票,哪些以书面形式提交,哪些根本没有参与;三、公布评选过程中两名因被多次提名而退出评委成为入选者的姓名。

  我希望汪晖、刘健芝等人不要再高谈该活动的伟大意义,因为对此我并无异议。但是,假借公益活动的崇高名义,却干着追名逐利的勾当,这样的例子现在又何止一二?

  此后静场,高耀洁教授再也没有得到回音,12月原定在昆明举行的会议大概已经开过。上述“灰尘”说,大概是“尘埃落定”了。

  “中国文化”本来是左倾政治的受害者,由此才有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归,并出现“文化中国”说以图矫正,只可惜以“偏”纠“偏”,还是一个“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左倾历程中,大多数时候是西方的老师误导中国的学生,但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几篇“枳”胜于“橘”的杰作。上述汪晖一文,当属杰作之一,可令西祖瞠目于后。高耀洁质疑的那些程序性疑点,汪晖并不是责任人,很可能事先并不知晓。尽管高调评价说得过早,后来发现并不是“惟一”、“真实”的“希望”,也不是没有改错的余地。如要继续保持原身段,可以有一个自我批评;倘若改行低姿态,保持沉默也可以。错就错在旧错之上,再置以一个新错:强词夺理,以“伟大意义”转移人们对“程序疑点”的视线。幸亏高耀洁不是“人文翰林”,逻辑训练还没有忘,故不纠缠“伟大意义”。

  左倾思维的通病,是将“意图伦理”置于“责任伦理”之上,以“伟大意义”辩护“程序可疑”,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就是这样犯下的。

  五、其他

  2005年度文化事件还很多,举不胜举。剩下不多的篇幅里,只能以一句话评论,匆匆带过。这里必须声明,有些一句话评论是我说的,有些不是我说的:

  巴金逝世:朝野同悲,一方看重的是善良,一方看重的是软弱。

  李敖从台湾来大陆演讲:以斗士始,以丑角终。

  超女获奖:十指打败了三指,一指打败了十指。(“十指”、“三指”、“一指”,分别指按键盘、握笔以及手机发短信)

  崔永元的忧郁症:是央视病,不是小崔病。

  南方报业集团声明辟谣:本公司无新闻。

  中国电影百年庆典(1905~2005):电影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少。

  全运会丑闻过多,可多说一句:

  1,“一个月前我就知道了这枚金牌不是我的了!”(艺术体操比赛,中国头号女选手钟玲在个人全能比赛中仅获铜牌,愤而宣布退役)

  2,“各位观众,江苏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裁判!”(全运会垒球比赛,现场解说员因欣喜过度,脱口而出,中华体育史上最为黑色的“脱口秀”即此诞生)



共找到 578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2006年春运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逝世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
·李宇春发单曲张朝阳捧场
·联想换帅为原戴尔高管
·盘点:2005中国经济回顾
·陈凯歌《无极》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