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省城合肥大街上,休闲观光者络绎不绝。在两个月前整葺一新的芜湖路,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徐先生一家正在散步。望着那些充满现代气息的灯饰、草坪和街头雕塑小品,不久前从国外探亲归来的徐先生大为感慨:“出国前,芜湖路确实比较狭窄、肮脏、破旧,现在变得宽阔、亮丽、平展。 城市越来越美了!”
然而,记者沿芜湖路巡视一番,却也发现一组不和谐镜头。在安徽剧院前,一个专为行人提供饮用净水的水龙头,不知何时被人“别弯”,只好废弃;沿着省图书馆一侧摆设的几张木椅上,早已印上肮脏的脚印,几个小孩正摇摆着身子从上面走过;包河公园树林旁镶嵌的几块大石上,已被喷上“为你办理各种证件”的字迹……公物,在一些人眼中成了随意践踏的“废物”。
芜湖路上出现的情形,正发生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类似于影剧院座椅背后粘着口香糖、古树名木上刻满“到此一游”字迹、窨井盖被人盗走作为废品出卖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人们见怪不怪了。公共设施何时不再受伤,成了城市公共管理亟待解决的“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