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连战夫人出书回顾连战大陆行,本报专访作者 去年四月底,国民党主席连战携夫人连方瑀等人首次访问大陆,并前往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四地。之后,连方瑀回到台湾将这次大陆之行写成《半世纪的相逢———两岸和平之旅》一书。在这本书中,连方瑀把自己在大陆四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其特有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连方瑀说,虽然这次访问大陆是一个政治活动,但对于她本人来说,这次大陆之行有更多的意义。她回到了父亲曾经居住的上海,看望了她的舅舅,也许这次大陆之行对于她来说更像一次对亲人的缅怀。《半世纪的相逢———两岸和平之旅》日前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希望能找到机会访问重庆
新京报:你是在重庆出生的,重庆是你的故乡。但是你今年两次回大陆都没有机会去重庆,你会不会觉得很遗憾?
连方瑀:有些遗憾,因为我生在重庆。当然大陆那么大,一次两次也不可能走遍。战哥在重庆念过书,我们对重庆都非常怀念。希望未来能找到机会,比如说去访问时到重庆去看看。
新京报:在书中,你很详细地写到自己第一次大陆之行所到过的四个地方,而且对各景点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情况是你在台湾就了解到的,还是到当地后了解到的?
连方瑀:我离开大陆的时候非常小,才1岁多,在襁褓中,所以我对大陆没有任何印象,一直到现在才去大陆。当然,去一次两次不可能马上就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我是回台湾之后找资料、看书,才对那些地方了解得比较详细的。
新京报:你对这些名胜古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是否也是希望台湾的读者们在看到这本书之后,对它们比较了解?
连方瑀:我很喜欢大陆的这些名胜古迹,我也很希望台湾的朋友看了书之后跟我有一样的感受。
也算是上海女性
新京报:西安和上海对于连主席和你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是连主席出生的地方,一个是你父亲曾经呆过的地方。在这两个地方是不是会有特别的感觉?
连方瑀:西安是战哥出生的地方,他在那里一直呆到八九岁。由于打仗,战哥小时候印象中的西安很残破。现在看到的西安很进步、繁荣,跟战哥小时候不一样。我们对西安充满很亲切、怀念的感觉。我父亲在上海呆过,因此我在上海有一点激动,我也算得上是上海女性了。父亲如果在世,现在已经有100岁了。100年以前的老上海不是这个样子,现在上海这么多高楼大厦,这么繁荣。我在上海时想,父亲以前是看不到这么高的楼的。
新京报:虽然很多人把连主席和你的大陆之行,看成是一种政治活动。但从你的书中,可以感觉这次大陆之行对你似乎有更多的意义。
连方瑀:这次大陆之行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不同的地方对战哥有不同的意义。但是我一直声明,自己是不“政治”的人,我是随着自己的情感浏览大陆的江山、建设和好朋友。
不走“政治”路线
新京报:你在书中引用了不少古诗词,传统中国文化对你的影响比较深,是吗?
连方瑀:我从小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父母亲曾说,只要是中国人,就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古诗词上对我的教导很严格。
我的古典文化修养跟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我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注重传统的中国文化,比如,我的大女儿在国外长大,她中文说得很流利,但是写作方面很吃力。我找了好几个地方教她中文,她不喜欢。后来我灵机一动,找了一套金庸武侠小说给她看,她一看就着迷了,学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传统中国诗词也很多。
新京报:你曾经是学理科的,后来却从事了中文系的教学。这听起来也是一个很奇怪的经历,这是否跟你自己的爱好有关?
连方瑀:对,我从小就接受诗文的熏陶教育,对传统文化一直有兴趣,以前学理科时我经常旁听中文系的课。
新京报:你心目中的连主席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考虑过以后自己亲自为他写一本传记?
连方瑀:我心目中的战哥是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君子。战哥除了念书、教书外都在从事政治,要写好他的传记,必须对政治清楚才行。我说过,我是不走政治路线的,如果我要写他,我会写一些他不为人知的小趣事,不会写政治的一面。我不会亲自写他的传记。他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
采写:本报记者甘丹
实习生:陈晓燕《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