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报朋友达到400多人,缺少本报“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的号外引为遗憾
有人集邮票,有人攒烟标,也有人收报纸,您别误会这不是收来卖,全都是留着看。
这个钟情于搜集报纸的人叫张建华,是长春税务学院的老师。 走进张老师的家,一米左右宽的小走廊,被报纸占了一大面,只剩一窄条勉强通过。6个整箱和一些实在放不下的报纸一直摞到屋顶,左面卧室里堆的也都是报纸。看着满屋的报纸,张老师笑着说:“这些报纸都快把我挤出家门了。”
张老师谈起是怎么开始搜集这7000多种、2万多张报纸的事,饶有趣味。小时候自己爱读书,可没有那么多的书可读,就到处找报纸,连人家垫篮子包麻花的报纸都不放过,先是剪报,可一张报纸正面想要,反面也想要,干脆整张都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20年。而集报这20年,还让他交了不少朋友,集报是个大圈子,大伙碰上特殊时期、重大事件都特意留出很多报纸,相互之间打电话、发邮件、写信,你的换给我,我的换给你,固定的换报朋友有400多人。他手中的各大媒体号外都是通过这种方式集来的。
集报也是一个让人痴迷的事儿,这不,张老师为了集报,和小区里10多个收废品的都处熟了,大伙知道,小区里有个人专门搜集“破报纸”,有事没事也帮他留意。张老师手里的日本明治37年(1905年)的《北国新闻》、日本昭和14年(1939年)的《官报》,还有那些文革时期的《长春日报》全是从废品堆里淘来的。
集了这么多年报纸,他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和名片一样大小的《名片报》,和手绢一样大小的《手绢报》,还有那最长的报纸——2003年7月《江西日报》出的两米长的增刊。
但是,张老师还有一个更大的遗憾,他手里没有《新文化报》2001年10月报道“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的那张号外。说到这里还有个故事,那天,《新文化报》的号外一出,文化广场和人民广场到处都是拿着报纸的人,“那时候,我们都太兴奋了,所有的人都在欢庆中国足球出线。”再去找就找不到了。打电话到报社,没有;印刷厂,没有;让朋友帮着找,也没有。省内的报纸号外自己没有弄到,这还是头一回。发动集报的朋友们帮着找,忙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弄到。最后听说山东有个集报的人手里有一张,国家图书馆藏了一张,其他收藏报纸的人手头都没有这张号外了。“那段时间,这张号外都炒到了快300元。”为了这张报纸,张老师着实懊恼了好长时间。最后,只弄了一张复印件珍藏。
入冬前,家里暖气改造,张老师整理出一些专题号外,有伊拉克战争的、“神五”发射成功的、“神六”顺利返航的、“申奥”成功的等等。于是,张老师冒出了个想法,“这些报纸,好多都在我这里睡大觉,我想把搜集来的83种‘神舟五号’发射成功,71种‘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号外,送给航天大学。”本报记者金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