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飞)陕西惟一一个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缮修家谱。从蒙古迁入陕西的蒙古族拜姓第二十八代后裔、现年61岁的怀德先生历经一年时间,修得家谱。600多年前为避难逃到陕西,拜姓家族为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意义的是,拜怀德整理家谱时,还发现了河南、江苏两支蒙古家族的后裔。
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历史
说起拜家村,还得追溯到明朝初期。当时,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之后,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隐居生活。八世祖笃麟铁木尔为躲避战乱和明朝官吏的追查,率众家人隐迁至现在的大荔县洛南。那时蒙古人没有父子相袭家姓的习俗。迁到大荔后确定以拜姓为世传家姓。如今,拜姓蒙古人已在大荔生长了三十余代。据该村年长者回忆,拜家村建有祠堂,定有族规,立有家法,所以村风蔚然。村名由东杨村、梧柳村、兴平村等几经变更,土改时确定为拜家村,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将拜氏蒙古族统登记为汉族。所以,鲜有人知的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的历史。
拜姓蒙古人入陕贡献大
拜姓蒙古人入陕,给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拜家村全村“舍小家、顾大家”整体迁移。
现已退休、专修家谱的拜怀德先生回忆,他自幼在拜家村生长,过着无亲人无衣食的半孤儿生活,十分困顿。但饥寒交迫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穷则思变的意识,从小他就立志改变穷困的家境,做出一番事业。他学的专业是矿山机电,又自学工业与民用建筑,潜学文史哲。1986年辗转西安与临潼搞建筑业,在圈内人中颇有名气。临潼华清中学、临潼中学、省艺校由他规划总监竣工。西安生物制药厂、自来水公司的高低压配电系统由他负责完成,西安科技大学4-1、4-2号教学楼、西安电子工业部二十所62、64号高层住宅、地下车库、钢结构工业厂房,由他总监完成。
修家谱寻源续脉激励后人
“家是国之细胞,无家则无国,人是家之灵魂,无人则无家。家家都有源。家无谱犹如国无史,国无史则纲纪混淆,家无谱则宗枝紊乱。知国史则知兴衰,知家谱则唇齿相爱。因此,修家谱也是固家族,因国家之根本。”拜怀德先生说,家谱从成吉思汗时期的太师木华黎、忽必烈时期的丞相安童、英宗皇帝的丞相拜住修起,所以,将历史细节融入拜姓家谱具有特别的意义。
拜怀德先生为修家谱,跑遍了渭南地区,查阅了大量史料,完成缮撰家谱之夙愿,文言写就,共四万余字。修家谱意外发现河南、江苏两个拜姓同族“蒙古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