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朱华颖 齐湘辉)“咖啡只是一种载体,承载传播的是一种时尚、休闲的文化。”在北京经营咖啡业的台商庄崧冽和黄道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这样表示。
庄崧冽1997年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雕刻时光”咖啡馆,如今已有4家连锁店,并准备在大陆各地开设加盟店。 黄道平2000年开设了京城第一家咖啡培训教室,为学生培训咖啡知识、咖啡制作技术,并进行创业辅导,至今已陆续培训了五、六百名学生,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在大陆各地开了六、七十家咖啡店,昔日台湾政坛知名人士谢启大就是在这里学习后在北京开设了“双鱼座”咖啡店。
“1993年我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时,北京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咖啡馆,只在大饭店里有咖啡座,消费十分昂贵。”庄崧冽回忆说,在台湾喝咖啡的习惯使他决心在北京开一家咖啡馆,把台湾咖啡馆那种浪漫情调、舒适感觉带到北京。
而黄道平当初之所以决定到北京发展,就是看到北京咖啡市场“几乎是空白”,只有很少的人喝咖啡,而且大多是速溶咖啡。“当时在街上走累了,想找一个喝咖啡、休息的地方都没有,而在台湾,上咖啡馆喝杯咖啡已经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台湾,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咖啡文化。记者在岛内驻点采访时发现,漫步台北街头,咖啡馆三步一家,五步一店,除大型连锁咖啡店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独具风情的小咖啡馆隐藏在巷弄之中,形成让人流连忘返的咖啡文化风景。
“咖啡馆与酒吧不同,酒吧与夜生活、迷醉和嘈杂联系在一起,而咖啡馆则是清醒的、知性的、安静的,能够给现代都市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能够逗留和冥想的空间。”庄崧冽和黄道平这样解释着他们心目中的咖啡文化。
有台湾的咖啡业者指出,咖啡及其文化是西方舶来品,台湾已经比大陆先一步完成了欧美和日本咖啡文化的引入和本土化改造,大陆对这种咖啡文化的接受过程蕴藏了无限的商机,台湾咖啡业者因此可在大陆和欧美之间担当“跳板”,在大陆近乎空白的咖啡市场上发挥先导作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咖啡店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大陆城市的大街小巷,其中广为人知的上岛咖啡、星巴克咖啡、真锅咖啡等咖啡连锁或加盟店,或由台商创立,或由台商参股、代理,全面推动了大陆咖啡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而由台商开设的一些小型、精致、风格独特的咖啡店,则进一步诠释了咖啡文化中浪漫、优雅的一面,使咖啡在大陆逐渐普及。
“咖啡的口味、去咖啡馆喝咖啡的习惯是可以渐渐培养的,台湾就走过这条路,”庄崧冽说,“我希望在大陆开的每一家咖啡馆都能发展为社区文化中心,成为一个人们离不开的地方,形成人们需要咖啡馆、我们需要顾客的双赢局面。”
黄道平认为,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台湾的咖啡文化融合了台湾人本身的创意和见解,台湾的咖啡文化不可能完全被复制到大陆,台湾的咖啡店开到大陆后会做一些与当地文化气氛相适应的调整。
谈及大陆咖啡业的发展前景,黄道平和庄崧冽都十分乐观。他们认为,咖啡作为一个时尚饮品行业,其需求会随着商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大陆的经济能量越来越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喝咖啡的潜在顾客群体会迅速扩大;随着大陆的迅猛发展,人们精神层面的休闲方式也会越来越多元化,咖啡文化只要能够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商机就已是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