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溧水县永阳镇城郊村村民吉万彪的一天生活是这样的:每天早上6点,和妻子一起到村办企业城南饭店上班,下午2点,两口子一起下班……到月底,他们可以各自领到约1000元的工资。
在城郊村,40%的劳动力都过着像吉万彪一样的“都市生活”,年人均纯收入8500多元。 这一切,正是在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平带领下,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结果。
3年前,徐建平走马上任时,城郊村村级经济集体还负债700多万元。“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凭着一股子倔劲,徐建平开始带领村干部们发展工业。为筹集资金,帮助困难企业贷款,徐建平甚至把自家的房产都抵押上了。经过3年的发展,今天的城郊村有了3家规模以上企业,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3亿元,税收近6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以中宁公司为例,原先只是小作坊,经过发展成了村里的龙头企业和纳税大户,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纳税超百万。仅此一项,就为全村2131名农民增收200多万元。该厂100多名职工都是当地农民,有些职工还是夫妻俩,一年下来,挣个2万多元一点不成问题。
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受益也就有了保障。目前,村里已初步建起了三大保障制度:一是村民大病救助统筹制度。所有村民投保,全由村里“埋单”,两年来,村里光是村民的医药费就报销了10多万元。二是在全县第一个建立了村民养老保险制度。有了农村养老保险的602名村民,再也没了后顾之忧。三是建立了独生子女意外伤害保险制度。0—7岁投保人数达153人。徐建平说,仅这三项保障制度,村里每年就要拿出近70万元,但已经发展起来的城郊村有这个实力让村民过上“都市生活”。
通讯员 吴永胜 程永彬 南京日报记者 肖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