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看演出、听音乐会、喝酒、跳舞、唱歌、看电影……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12月31日元旦前夜,很多市民选择了在外度过零点、庆祝新年的到来。实际上,一年365天,每天晚间9点至12点,在南京的中山东路、中山北路、山西路、湖南路、汉中路、太平北路、洪武南路等处,都会沿街停靠着一长溜等客的出租车。 在每一个出租车扎堆的街巷里,大都有着一个或多个南京人钟爱的夜间娱乐场所。南京人的夜生活越来越热闹了。
演艺广场,出现3个月就火爆
只有些窄小又拥挤的木头桌椅,却能让近千名观众从晚上9点半一直坐到12点,丝毫不知疲倦;台上歌手唱到高潮时,全场为之伴唱,有些青年男女干脆站起身来、甚至踩在椅子上,随着节拍摇摆舞动;主持人让拍手就拍手,让静声全场就鸦雀无声,台上台下似排练多次般默契……“那几个歌舞、杂技之类的节目,很有点水准,而且在剧场里看的感觉和氛围就是不同!每次来都觉得很开心很放松。”“压轴演员的南京话讲得真地道,还没得什么不干不净的,难得!”“那个学旦角的反串演员扮女人还真是妩媚啊,唱念做打的功夫也很到家,请客户看也不掉身价。”……这一幕幕的场景,是记者日前在阿波罗演艺广场的所见所闻。当天虽然不是周末,但晚9点刚过,可容纳近千人的剧场就已座无虚席。演艺广场,如今已成为南京人夜生活的一大热门去处。记者了解到,在2003年之前,南京夜生活文化中还没有“演艺广场”一词。直到光阳大舞台、阿波罗演艺广场相继开业,这种介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将火爆歌舞、历史音乐剧、杂耍绝技、传统曲艺等巧妙糅合的剧场表演形式,才走进了南京人的夜生活。阿波罗演艺广场总经理刘凯告诉记者,外地一些类似的演艺广场里,都会上演一些“俗段子”、“荤段子”,往往能博得全场大笑;但这种节目在南京却行不通,时常遭遇冷场的尴尬。“南京人更欣赏含蓄些的笑话。所以我们现在对每句台词都要反复推敲把握,不能脏俗,又要做到雅俗共赏。”刘凯说。据悉,门票价格分别在30、50、80元的光阳大舞台,开业仅3个月,就在南京打响了品牌。2004年8月开业的阿波罗演艺广场投资达800万元,门票价仅30元,在开业一年后就已收回全部成本,如今每天的上座率都能维持在90%以上,还有马鞍山、扬州等周边地区的市民慕名前来,而每逢节日或周末,售票处更要婉拒一两百名来晚了的市民。记者了解到,阿波罗正在计划在南京市内再发展一家连锁店。
各色演出,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爱好
除阿波罗、光阳大舞台这种雅俗共赏的剧场演出外,夜幕下的南京还有着形形色色的各类演出,满足着月收入数百至上万元不等的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据南京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副支队长赵辛介绍,南京共有娱乐演出经营单位400多家,其中各类演出场所有76家。自2001年开始,南京每年的演出总场次都保持在2万场左右。2004年共演出2.18万场次,观众达250万人次。爱听交响乐、钢琴演奏,想看芭蕾舞、传统戏剧的市民,想必对人民大会堂和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都不陌生,这是南京最大的两家以上演“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为主的剧场。据悉,文化艺术中心全年的演出场次约为150—160场,也就是说,每隔2—3天就有一场演出。一些低收入市民、尤其是低收入的外地来宁打工者,则更青睐秦淮剧场、下关电影院、南湖电影院等地,只要花上10元,就能看上一场有歌舞、杂技、相声、小品、戏剧的演出,有时还会附送一场电影。据悉,南京共有17家这样的小型剧场,2004年全年上演了700余场。赵辛说:“2002年起,我市出现大型歌舞娱乐场所,一年间就出现了‘金碧辉煌’、‘海阔天空’等18家,他们的面积在2000—8000平方米不等、投资额达2000—5000万元不等。”记者了解到,在这些装修豪华、设施先进、标价高昂的店里,可以唱歌、喝酒、跳舞、闲谈,也可以看各类表演,颇受企业老总、白领人士、外籍人士等高收入、高消费水平人群的欢迎。
KTV,从家唱到包厢,唱到广场
在湖南路某KTV内,每个周末的晚间11点前后,都会涌进不少年轻人,他们坐在大堂的沙发上,闲谈或是打80分,店员也不上前阻止。“我们等着零点以后整包的,中等包厢的价格才108块!要是晚上七八点来,1个小时就要98块呢!”一个正在打80分的小姑娘告诉记者,“整包是7个小时,一次唱个够!”而在去年12月31日元旦前夜,不少晚饭后才临时兴起想唱歌的市民发现,不论高中低档,南京市内的KVT几乎全部爆满,就连价格较高的大型包厢也被一些单位或家庭聚会的客人预订一空。唱歌,仍然是南京人夜间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今不少KTV都是24小时营业,不同时段有不同的价格。白天和零点后价格便宜些,学生比较多;晚间黄金时间则是40岁以下的成人比较多。”麦乐迪KTV负责人何岚说,每逢周末,麦乐迪基本都是满座,来得不巧的市民还需排队等候。自2004年开业以来,麦乐迪已接待消费者达60余万人次,上缴地方税费近300万元。此外,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只要天气晴好,南京一些位于社区附近的市民广场上,也会成为免费的露天卡拉OK场。一部卡拉OK唱机、两个小喇叭,再加一个义务拉二胡的琴师和一小群歌唱爱好者,就能吸引到大批中老年市民驻足观看,看得兴起时还会“上台”一展歌喉。
电影,兴衰更替,今又成时尚消费
在一本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日记里,记者发现,当时年轻人每隔两三天就会看场电影,其频繁程度远远超过现代的年轻人。“那个时候没有别的娱乐嘛!”日记的主人这样告诉记者。但此后,随着歌舞厅、卡拉OK的出现,电影逐渐被人们冷淡,南京只剩下工人、和平、大华等影院。“2000年前后,电影院里观众又开始回归了。如今去影院看电影,已成为18—35岁人群的一种时尚消费。”工人影城副总经理欧阳冲告诉记者,工人影城从最初的1个厅,逐渐发展到13个厅,每个放映厅的容量则从50—400人不等;全年票房收入也随之上涨,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300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800万元,2004年更突破千万元。据他介绍,今年元旦当天工人影城的票房收入达十多万元,上座率超过40%,是近年来票房纪录最高的一个元旦。据悉,目前南京看电影的市民每年约为200万人次。为了适应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几家主力影院基本都能做到同时放映多部电影、每隔十多分钟就有一部影片上映。而晚间电影的散场时间也越来越迟,平时是12点,周末为12点半,每逢大片上映还会延长2个小时;如果搞进口大片“零点引爆”活动,散场时间则更晚。……“夜生活丰富多彩,南京真成了‘不夜城’了。”南京师范大学一位外籍教师说。南京日报记者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