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30亿、拥有子公司22家、员工4200多名,产业涉及电气、环保、科技、投资等领域,在美丽的江岛扬中,一家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有人这样形容它:偏安一隅,却志存高远;保持从容谦逊的态度,却掩不住活力四射的光芒;实现稳健务实的经营,却又能拥有一日千里的发展态势。
这家企业就是被誉为中国电气行业生力军的大全集团。
40%%的年增长速度,创造超速发展纪录
2005年,大全集团销售额达到30亿元,利税3.5亿元,其中上缴税金1.5亿元。从2000年—2005年,集团各项指标连续5年保持了40%%的年增长速度。在风生水起、暗流涌动的市场竞争中,大全却犹如一列极速列车,以恢宏的气势和无限的生命力,在中国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轨道中领先行进。
20042005年短短两年间,大全获得了中国电气工业100强、中国电气产业制造十大领军企业、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1000大制造商等多项荣誉,中国电气产业领军人物的地位日益巩固。
人们可能很难想像,这样一家高速发展、资产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前身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作坊。
从小作坊到大企业集团,是什么推动大全完成了这样惊人的裂变?采访中我们找到了答案——永不停息的自主创新。
携手“巨人”,开启创新之门
大全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从与“巨人”的牵手中开始的。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与世界对接的步伐愈行愈快,和众多企业同行一样,大全一天天感受到国际企业潮水般涌入带来的阵阵冲击,先进的管理方法,核心的技术能力,对有志于进行自主创新、实现自主品牌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道道无法逾越的屏障。理性的分析之后,大全确定了一条引进合作—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成长路径。
大全掌门人徐广福这样诠释当年携手“巨人”的选择:“自主创新不等于闭关自守,中国企业当时与国外有着明显差距,引进合作可以迅速弥补差距,实现后发优势,进而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
崭新的一页从大全与国际著名电气设备商德国默勒公司的合资企业开始。这次合作,大全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核心技术,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市场。通过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执行各项管理方法,一批具有国际一流业务素质的企业员工也培养起来。
此后,大全相继与西门子、默勒、阳光照明、伊顿、AZZ、赛雪龙等国际企业成功合作。这一次次牵手,为大全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的集团构建了雏形——
与国际著名直流牵引供电设备制造商瑞士赛雪龙公司的技术合作,引进赛雪龙公司相关核心技术,并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开发和制造具有最新国际水平的直流开关设备。自此,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中,此产品市场份额连续多年高居90%%左右,成为轨道交通的直流供电系统国产化的先锋。
与美国著名的封闭母线生产商AZZ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组建的江苏长江沃特电气有限公司,也以其一流的技术实力二次夺标三峡工程,在群雄逐鹿的封闭母线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封闭母线行业的领先者。
告别“拐杖”,回归自主轨迹
引进合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良好起点的同时,也容易让他们出现消化不良、动力不足的局面,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往复中。
对此,大全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引进合作的同时,大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被称为“勇敢者游戏”的创新运动中,顺利地摆脱了国际合作伙伴这个“拐杖”,逐渐回归到自主创新的轨道上来。
在万众瞩目的三峡工程中,大全在引进外商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相关系统,攻克了行业内多年的技术难题,因此被评为三峡项目最值得信赖的制造商。
与美国伊顿公司的合资,也生动地演绎了一个引进合作—消化吸收—自我创新的故事。合资公司初创时,采用美国伊顿公司的核心技术生产。时隔几年,大全在消化吸收了核心技术后,自主研发出的中压开关柜及其元器件产品,引起了美国合作者的强烈兴趣,并提出了购买的要求。在他们看来,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完全代表着国际一流水准。
从手扶“拐杖”到自主研发的跨越,是因为大全具备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这股动力则来自于完备清晰的创新机制——
每年销售额的5%%技术开发投入,是大全多年来铁打不动的一条原则,这远远高于国内电气设备企业2%%的平均水平,和国际企业趋于接近。有了这5%%的保证,大全技术创新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仅2004年,用于技改投入和新项目的投入就高达1.4个亿!
人才资源是另一个让大全焕发生机的元素。2000年,大全成立了国内控配电行业最早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3年和2004年又在南京、上海、西安等地设立了博士后工作分站,目前在站博士8人。集团有工程技术人员1000多人,占全体员工三分之一,其中博士、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员100多人。集团还通过薪酬奖励、研发人员科技成果奖、政府科技立项奖励、发表论文奖励、专利奖励、股权奖励办法等,来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热情。
完备、无法复制的三级科研体系,也给创新注入活力:博士后工作站为龙头,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技术的研究;技术中心和各地研究所主攻中长期高新技术研究,实现产业化;各子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门则着力改进、完善现有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004年,大全又创造性地改革利益分配机制,提出科研机构市场化运作,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这将自主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执著步履,科研战略从跟踪型走向领先型
这些年,大全的自主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专利技术40多项,每年10项新研发的产品上市,国家和省级计划项目1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高新技术企业5家。
2005年5月,大全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内嵌web服务器的网络化断路器”和“智能化低压断路器专用可通信脱扣器”两项新品顺利通过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05年12月16日,大全自主创新的“点睛之笔”——国家863项目“离散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研究开发及其在开关电气行业的应用”,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将极大缩短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运营质量。现在,这一成果已在江苏、浙江等地的近30家开关电气制造企业率先运用,3年内有望形成200家以上用户的产业规模。
三峡工程、人民大会堂、大亚湾核电站、广州地铁,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大全的销售业绩中,也向国人彰显了一个令人欢喜鼓舞的事实:过去高端产业链被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像大全这样依靠自主创新铸就的自主品牌,已经可以在技术装备、产品档次等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的较量。就像徐广福描述的那样,“大全已经成为国际巨头在国内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汪晓霞 晏培娟 胡圣海 张阿琴 姚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