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自卑感、情感困惑……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然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但却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和痛苦。昨日,记者从莲湖区关工委心理辅导中心了解到,从他们近日接待的残疾来访者来看,大多数残疾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问题。 对此,莲湖区关工委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疾呼,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亟待全社会共同关注。
孤独需要更多关爱
15岁的李强是个聋哑儿,今年在聋哑学校上高三。高一上网聊天时认识许多流浪伙伴,为此经常离家出走,找回来后还多次离家出走。“我不想呆在家里,觉得家里不自由,总想去找流浪伙伴”,李强这样告诉心理辅导中心的杜鹃老师。
心理点评:残障者由于自身的缺陷会形成自卑、孤僻、逆反等心理。他们心理上更需要同情和帮助,一旦获得心理或物质上的支持后会无限感激,因而更易被不良分子利用。杜老师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自卑感导致生活态度消极
47岁的张女士从小患上小儿麻痹,30岁才结婚。因为丈夫是上门女婿,孩子是抱养的,丈夫和张女士没有太多感情,对张女士并不好。可张女士的想法却一直是:因为自己不方便,就只能和丈夫凑合着过。
心理点评:残障者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往往会被他人轻视,因此会形成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导致在人际交往、婚恋方面受挫颇多,如果在认知上不能很好的调节,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残疾人情感上困惑不少
18岁的盲人赵某原先在广州一家医院做按摩师,今年从广州回西安后,哥哥给他介绍了一女友。这个女孩在北京当兵,一次执行公务时受了伤,就回西安老家疗伤。赵某对女孩感觉非常好,因为女孩对自己体贴入微,经常陪自己出去玩,走到路上也会搀扶着自己,给自己讲沿途的风景,提醒路人别碰着自己。当赵某沉浸在幸福中时,家人却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女孩不可靠在骗他,同时女孩也告诉他要回北京了,赵某痛苦万分,觉得活着都没意义,不如死了算了。
心理点评:残障者虽然与常人相比有些特殊性,但他们对于情感和生理的需求却与常人一样,研究表明盲人的情感需求,包括感觉、态度及行为均与明眼人类似,同样渴望爱情,同样渴望友谊。正常人可以通过学习、社交等活动来学习并强化社交技能,但残障者的友情和爱情却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爱情来临时他们缺少辨别和应对能力,以致于与幸福失之交臂。
青春期性教育空白
15岁的小明虽然是聋哑人,可从小聪明乖巧,父母和亲戚朋友都很喜欢他。到了青春期由于生理缺陷,父母担心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受到伤害,很少让孩子外出,孩子缺少朋友,更没有异性朋友,青春期的精力无法释放,以致于孩子的性取向发生偏差,老想做女孩,爱穿女孩的衣服,收集女孩的东西。
心理点评:现在社会对残障者的实际困难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但对他们的性教育却空白,尤其是青春期的残障者,他们相对同龄人来说,人际交往是弱项,可能没有机会来学习约会,以及和异性相处的社交技巧。因此希望社会为残障者提供符合他们特点的性教育。
婚姻状况不容乐观
40岁的残疾人士王先生已经结婚10年,孩子也8岁大了,刚结婚的前几年,夫妻关系还好,但慢慢地妻子对自己越来越不满,老找茬跟自己吵架,王先生对此很是苦恼。
小丽今年已经35岁了,因为患有小儿麻痹,她感觉自己从小到大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父母关系不好,对自己鼓励很少,别人都瞧不起自己。找对象时虽然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到现在还是单身。
赵女士已经年届五十,自己虽然身有残疾,可家庭生活一直很幸福。近日,她喜欢上丈夫的同事,并和丈夫闹翻了,自己搬出来住,打算和丈夫同事结婚,但对方却并没有兑现承诺与妻子离婚和自己结婚。
心理点评:残障者的婚姻生活和常人的一样,有浪漫、有艰难,由于自身的限制,组成婚姻都很难,而他们的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让他们的婚姻和谐度很低,生活质量下降。如果不幸婚姻解体,组成另一个婚姻更是难上加难。
残疾人心灵需要呵护
莲湖区关工委心理辅导中心的杜老师表示,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在社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孤独感,进而造成了心理上的一种偏差。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歧视残疾人现象,许多残疾人也因此容易在行为上走向极端。
“那些打电话或上门来咨询的残障者,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因为他们敢于将自己的苦恼和隐私讲出来,并希望得到帮助”,杜老师说,但相比之下,多数的残疾人还在默默承受着更多苦恼。
为此,杜老师表示,健全人应该经常与残疾人平等地相处与沟通,不要把残疾人看做是另类,而要把他们看做是最需要帮助的朋友,可信任的同事。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记者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