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2005年度中国输美纺织品的超出部分将在今年2月1日后,按2005年配额数5%的额度分期通关进口。记者4日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日前美国正式公布了去年中国超出口的10项纺织品处理原则。
近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对中国2005年超出口的10项输美纺织品公布了处理原则。 根据美方处理原则,中国内地2005年超出口纺织品在2006年2月1日前不再办理进口通关。2006年2月以后,每月将以2005年设限期间限额数5%的额度分期通关进口,直到全数进口完毕。
2006年1月1日,中美纺织协议正式生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称,开始实施的中美纺织协议包含的设限各类别产品也将发生类似的挡关情形,但中美纺织协议签订的弹性条款,将赋予中国2006年享有2007年限额数的3%预借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配额不够的矛盾。(据《新京报》)
三证齐全成紧箍咒
早报讯日前从坊间传来消息,指深圳企业在此次招标中因大量中介投机炒作,中标率“一家独大”,且导致几乎所有类别的价格大大高于平均竞标价,“商务部已注意到此现象并准备调查”。投标结果是市场行为
对此传言,记者4日采访了权威部门的有关人士,并了解到在当前更为严格的出口管理规定下,私下转卖配额达到投机目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据统计,此次中标配额中广东以占全国总招标量的49%拔得头筹,其中深圳占广东总量的81%,占全国总量的近40%。
广东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输美21类纺织品招标是通过网络进行,企业均是按照自己可以承受的水平进行报价,由此产生的结果,只能说是“企业市场行为”。
记者了解到,当前业界对此次招标过程惟一有争议的就是“推迟一天开标”。按照原计划,招标截止时间是去年12月8日24时,但由于网络拥堵延至9日24时,开标时间也相应延至12月10日上午10时。不少企业抱怨,在8日前完成投标的企业警惕性放松,竞标价格随之公开,导致拥堵问题解决后投标的企业有了参照性。
“也正是因为慎重起见,商务部6位部长在一起开会,比较延迟前后纺企的投标价格,发现基本吻合后才决定将两块数据合在一起决定中标价格和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如此介绍。三证齐全成炒卖紧箍咒
此次过高的中标价格,究竟会对今年全年的输美纺织品出口产生何种影响?该负责人分析,2006年度输美21类纺织品出口配额中,已有70%拿出来按照企业之前的业绩进行分配,只有30%拿出来招标分配,且此次首轮招标仅为可供招标总量的60%。简单概括,此次招标数量只占2006年度输美21类纺织品配额总量的18%,该比例决定了其对全年输美纺织出口的影响极为有限。
据介绍,与之前的“配额时代”相比较,从今年开始对美出口进入“新配额时代”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管理部门对私下炒卖配额实行了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纺企每批出口都必须同时拿出中国海关、美国海关所开出的单证,外加一个原产地证明,3张单证所示的企业名称、出口价格等都必须保持一致,之前是不需要这么严格的。”
在这样的“紧箍咒”下,私下倒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通过公开平台进行调剂,但是本已被抬高的价格又进一步加大了调剂的难度。
“如果企业自己用不完,又不能以高于买来的价格卖出去,所造成的损失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据《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