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住南城的李乐来说,新年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上班方便了。上周五,北京首条快速公交线路全线贯通,全长16公里。从德茂庄到前门,这条原来至少要1个小时的路程,现在李乐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了。
和普通公交线路不同,快速公交线路拥有地面道路专用权、统一的收费系统、短暂的停留时间及豪华客运车等特点,被人们誉为“没有轨道的地面轻轨”。
不仅在北京,近两年,昆明、杭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启动快速公交线路的规划和实施,除了轻轨和地铁之外,快速公交成为许多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又一个突破口。
美国能源基金会交通规划专家徐康明,一直从事快速公交领域的研究并力促快速公交在中国的实施。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大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这将有助于增加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污染源,以及减少对城市土地的过多占用。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王彬生博士则认为,无论是快速公交,还是轨道交通,能否成为城市最理想的通行方式,主要取决于市场化的完善程度。
快速公交迎面而来
作为北京首条快速公交运营公司,北京畅达通快速公交公司总经理郑长路表示,快速公交也有道路专用权,承载客运量也很大,但与地铁比起来,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大约只是地铁的1/10。据了解,整条线路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
快速公交系统起源于巴西的库里提巴市。在20世纪70年代,库里提巴市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缺乏足够资金建设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决策者及城市规划人员大胆开发并实施了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他们的措施就是用投入相当于地铁1/10的资金,来建设具有轨道交通运营特性的公共交通方式。
库里提巴市的尝试,成为后来在美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出现的快速公交系统的雏形。
郑长路透露,北京市有关部门已经有意向在朝阳路、奥运村线路推广快速公交,外界传言的长安街、二环路和白颐路目前还没有规划。
据了解,当前世界许多城市纷纷仿效库里提巴市的经验,或是开发改良建设不同类型的快速公交系统,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和规划人员,已将快速公交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公共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相提并论。
而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能力一般可达到单向每小时1.5万到2.5万人次,已接近轨道交通的通行能力。同时,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速度一般在20公里/小时~35公里/小时,接近轨道交通的运营速度。
堵车堵在“没有市场化”
尽管快速公交拥有着诸多好处,但许多专家认为,对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特别是对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型城市,仅靠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城市拥堵。
根据北京市公共交通方面的规划,在2010年以前,公共客运交通在交通建设投资中所占份额将提高到50%以上。在2008年前,市财政还将投资18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线和交通枢纽建设。“北京的交通问题像一个滚滚而来的雪球,形势逼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王彬生博士认为,尽管北京给人们的感觉是在不停地修路,不停地扩路,“但路还是照样堵”。
王彬生说,在支柱产业带动论的计划经济思维指导下,城市整个的交通资源不能按市场化的原则配置。比如北京楼价、车价都市场化了,可停车费还在管制。
“假设目前北京的地铁和轻轨免费乘坐,相信仍然只有很少的人放弃开车换乘轨道交通。”王彬生说,老百姓出行的消费方式是由其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比值决定的。如果整个城市的交通资源是市场化的,那么大多数人的选择依次是轨道交通、大公共、出租车、自驾车。但事实上,北京的交通资源并没有市场化。因此,这种假设不成立。
郑长路同样认为,快速公交作为城铁和轻轨的补充,对缓解部分路段拥堵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如果靠这些就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有时候堵车,不仅是道路管理问题,也是出行观念问题。”郑长路认为,如果能让绝大多数人都自愿乘坐公交出行,北京市的交通拥堵就迎刃而解了。
本报北京1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