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关于流浪猫被抓被杀制成羊肉串的报道后,老于主动与记者取得联系,说自己的良知被唤醒,感觉过去做的事"太作孽",打算从此金盆洗手。
应记者的要求,他展示了自己过去抓猫、贩猫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防疫证明和交易记录,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从上海到广东的贩猫经历,其中透露出诸如"流浪猫被抓后送到广东被活活溺死,然后剥皮制成大衣"等细节。
资深猫贩这样炼成
“装羊肉蒙人,那是‘游击队’的小打小闹。因为一只猫要卖20元,做成肉串卖,成本比羊肉还高,因此那都是烧烤摊主自己抓猫、杀猫拿肉去骗人的……”在对“猫肉串”表示一番不屑后,老于展示出了自己的交易记录———2005年一年,经过他的手,至少贩卖了10万只猫,全部销往广东。
老于说自己5年前刚入行,仅仅是一个捕捉流浪猫赚点小钱的“下下线”,一天最多捉过28只猫,之后以每只6元的价格将活猫卖给“烤羊肉串的”。“我自己不杀,不忍心啊。”老于这样为自己的捉猫行为辩解。后来,他逐渐发展“下线”成为头目,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真正的量变到质变发生在2003年。在一个专做“猫生意”的朋友介绍下,他发现将活猫整车地运送、贩卖到广东,能够赚大钱。“我成猫贩子,就再也不用风里雨里辛苦了,从此可以稳坐钓鱼台等着别人送猫来了。”他说:“我一车就能收几十笼,每笼20只,这里面的利润只有我心里明白———贩一车能赚上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那一年年初,他租了一个偏僻的弄堂,继续收购抓猫人的猫,第一次就收了6000多只。然后他跟位于广州的一个市场联系,表示自己的猫每只价格比别人便宜1元钱,结果,他的6000只猫“倾销”广州,立即打开了市场,迅速成为“行业名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专跟猫过不去的老于有了“一只耳”的绰号。
运输几乎无阻拦
“具体的市场有很多。广州是需求量最大的,其次是深圳、江门、花都。”老于说到这里就眉飞色舞、兴奋异常。“在运输的过程中没遇到什么阻拦吗?比如检疫部门什么的。”记者问。
“完全没问题!在上海管得严,每只猫都要检疫,每只检疫费是2元钱,还要办证。出了上海,一整车猫办一张检疫证就可以了。所以说,只要路上不出问题,一到了目的地,我们就等着拿钱了。”这时候,老于终于说出了猫贩子暴利的部分来源———在本地逃避检疫,降低成本,到了广东就说每只猫都有2元钱检疫费成本,由此再赚一笔。
猫的命运
刚开始贩猫的时候,“一只耳”只知道这些猫运到广东后都上了餐桌,但对于到底怎么杀、怎么做成菜肴,都一无所知。
后来,老于去广东次数多了,随当地老板吃过几次饭,这才知道猫的悲惨下场。“活猫进了饭店,一只一只被用水活活溺死,肉烧成各种菜,皮晾干收集起来统一卖给服装厂;死猫、奄奄一息的猫不能卖猫肉,因为吃猫肉的顾客会验货的,但这些也不能浪费了,当地人就把它们完全淹死、洗干净,剥下皮晾干也卖给服装厂。”
第一次看饭店杀猫,连“一只耳”这样的老江湖也感到毛骨悚然。
在饭店都是现杀现做,据说这样的猫肉最鲜,也最滋补。2003年秋季的一天,老于在花都一个老板开的饭店里看到,厨师手里拿着一个铁笼子走向关押猫的木笼,里面的猫仿佛知道大难临头了,非常惶恐、声音凄惨。厨师把猫装进笼子后,送到一个专用来杀猫的大水缸里,把笼子平行浸入水中,眼看着水缸中的水逐渐淹过猫的身躯、咽喉,这时眼看要溺水的猫会最后向上一蹿,然后就被活活溺死。
他感慨说:“刚开始看到,我真的于心不忍,但后来就冷漠了……”
虽然号称“一只耳”,但老于从来没有吃过猫肉,他总觉得这种小精灵不能吃。但吃客实在很多,特别是在广东,许多人认为猫是滋补佳品。也是这个原因,抓猫、贩猫、杀猫、卖猫肉、卖猫皮,形成一条巨大产业链。
“我知道的情况是,许多看上去像虎皮制作的衣服,其实就是用猫皮制作的。”老于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广东虎门一家服装厂里见识过猫皮被制作各种服装的过程。
在那家厂里,老师傅告诉老于,猫皮按花纹分,有青狸花、黄狸花、雪豹花和杂色花,不用染色就能直接制成褥子、翻毛大衣、童装、皮领、皮帽等。其中青猫皮褥子、三花猫皮褥子、黑白花猫皮大衣等,完是用猫皮制作的。由于猫毛比兔毛硬一些,而且不会掉毛,所以是市场畅销货。
“那个师傅告诉我,一件全猫皮做的大衣,至少要杀掉20只猫。”老于说。
一张猫皮卖给服装厂的价格是2-5元,这是根据猫皮的大小、皮质好坏、花纹的样式来决定的。猫皮经过加工后,用20张左右制成一件大衣,再加上人工、水电等费用,成本也就是100-300元,而一件最便宜的“虎皮大衣”,在市场上的价格也高达1600元。
“平均每张猫皮能给厂家带来55元利润。”经过一番计算之后,老于最后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惊人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