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执意要实现愿望
从李家回来没过几天,就过春节了。毛家父亲坚持认为,只要真诚地去追求,一定会有好结果。亲戚朋友也都为双胞胎兄弟打气,鼓励他们不要放弃。父亲给儿子们出了个主意,趁春节拜年的机会,再去一次,如不行,再去。
父令如山倒。大年初二,双胞胎只得硬着头皮一早出发,坐车走路来到几十公里外的李家。说实话,李家父亲还是挺看得上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只是李母认为,两家距离太远,而且一嫁就嫁两个,感觉很失落,坚决反对。
不过李家也通情达理,既然毛家双胞胎又来了,而且是拜年,拒绝人家礼物也不像话。于是礼物就收下了,但都没有说起提亲。
过完年后,得知双胞胎姐妹就要远赴天津打工,毛家两兄弟专门借了两辆摩托车,想送她们一程,但是两姐妹依然没有“退步”,只让他们推着摩托车跟在后面走。两姐妹认为,一旦上了他们的车,不就是“答应”他们了?
双胞胎姐妹走了,通过李家的父母,毛家兄弟得知她俩在天津的地址,就开始试着写信。不想还真收到了回信,兄弟俩喜出望外。刚开始,兄弟俩各用一只信封,老大寄给老大,老二寄给老二。两姐妹回信却只用一个信封,两兄弟于是也如此模仿。
帮李家烧炭想打动对方
兄弟俩的真情关爱,让姐妹俩备感温馨。半年后的一天,两兄弟打开信封时,意外发现两姐妹各寄来一张照片,两兄弟如获至宝。仔细端详,两人都穿着裙子,在一个公园里拍的。这是一种暗示,说明姑娘已经接纳了小伙子的感情。就这样,几年里双方写了上百封恋爱信。双胞胎的情书有没有互相看过?写信时有没有互相参考呢?两姐妹后来忍不住笑着告诉我们,信是互相看过的,写信时各写各的;双胞胎兄弟则表示,各写各的,也不交换阅读。
但是李家母亲仍然不同意亲事,理由还是路太远了。于是两兄弟商量,决定农忙时多去李家,帮他们干活。
李家房子在半山腰上,家里以烧竹炭卖为业。竹炭出窑时,小伙子们就去帮忙,李家父亲倒是乐呵呵的,但李家母亲知道他们的用意,故意摆冷脸子,有时连饭也让他们自己做。但这难不倒憨厚的兄弟俩。时间一长,李母虽说仍不同意,但也感觉到这两个小伙子没什么可挑剔的。
2001年春节,趁着姐妹俩回家,毛家决定正式请媒人上李家提亲。两对恋人早已心心相印,双方家长也乐意,提亲水到渠成。
新婚情意绵绵趣事多多
定下亲事后,李家商量让姐妹俩别再外出打工,于是,姐妹俩在县城车站旁开了一家快餐店,姐妹俩做事勤快,生意很不错。
兄弟两人一直想结婚,但姐妹俩要求他们造一幢房子,才能完婚。接到这个“任务”后,两兄弟开始发愤打工筹钱造房子,弟弟到义乌打工,哥哥上深山放索道拉木材。
去年12月初,双胞胎决定去拍婚纱。因为姐妹俩的快餐店需要人照看,两对新人只能轮流去拍婚纱。上午,是毛家哥哥和李家姐姐;下午,换了毛家弟弟和李家妹妹。婚纱店老板还以为是上午的一对,问他们是不是不满意,要重拍?知道真相后,他惊讶不已。旁边人开玩笑说,只要一对新人拍就得了,冲成两套还省钱呢。
12月11日,双胞胎兄弟和双胞胎姐妹结婚了,婚庆酒宴现场人声鼎沸。每一位客人都露出疑惑:“哪一个是姐姐?哪一个是妹妹?”不光如此,客人们很快发现两位新郎也很难分辨,到场的人禁不住啧啧称奇。
两兄弟的新房就在自己造的三层楼里。老大住二楼,老小住三楼。两对夫妻房间里的家具和摆设全部是统一式样的。双胞胎姐妹说,她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一起的,真正是形影不离。现在晚上要分开了,还很不习惯,甚至睡不着觉过。现在如果两兄弟不在家,妹妹还会钻到姐姐被窝里一起睡觉。
现在两家人同吃同住在一起,就连家里的钱也放在一起。到底是谁掌握了这个大家庭的“财政”呢?他们谁也说不上来,我们盘根刨底,妹妹才透露,在银行开户时,全部都是她的名字。
就在我们采访结束要离开他们家时,突然,从村子里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个人,他让我们别急着走,他要干什么?明天接着说。
(记者陈昌旭楼时伟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