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月5日电(屠国玺、赖安林)“皇帝女儿不愁嫁”曾经是许多研究生的就业心态,但记者日前在甘肃省部分高校采访时发现,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大,导致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花费的成本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那种以前手握一纸文凭“待价而沽”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了。
快毕业了,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研三的小周还在为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发愁,虽然已经花了4000元,比他半年的生活费还多,可是工作的事还是没有着落。不菲的花费让小周无奈地说:“上三年学,却花了四年的学费”。
虽然花费不少,但作为研究生的小周对于自己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是充满疑虑。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过完新年之后,他又得跑一次北京,这差不多又得2000块钱。小周说,以前大家都是在学校里“等”,就一定有工作稳定、待遇又好的单位“上门求贤”。但是如今,记者在该学院了解到,像小周的花费只能算是个中间数,90多个毕业生,就业的花费差不多都要超过2000元,最多的一个同学已经跑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花费已经达到8000块,可工作的事还没确定。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主管研究生就业的老师分析,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研究生就业的难度较之以前也大幅度增加,单纯在学校里等待用人单位的光临已经不太现实,自己外出择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就业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用人单位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为了在众多的毕业生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增加自我推销的力度,就业花费的增加金额有多有少,但这种就业成本的增加本身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研究生就业观念和思维的转变,他们不能再被动等待,也要和本科生一样主动出击。
2006年,全国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将超过26.9万人,还不算历年两年制研究生,而他们今年都将跨入就业的行列。许多研究生认为,就业是人生中重要的选择,虽然花钱时也心疼得要命,但为了能把握住也许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现在得咬牙拼一回,就必须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出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