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我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场,近年来,日本食用大豆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我省对日出口的份额却连年下降。欧美和日本等国大豆进口须提供履历证明的新规定限制了我省的大豆出口
眼下正是龙粮大量外销时节,一辆辆满载外运的粮车,带给人收获的甘甜。 然而,透过这繁忙的景象,素有“金豆子”美誉的我省大豆外销市场的萎缩,却让人喜中有忧。
大豆出口数年连续萎缩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日本是我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场,约占全部出口量的一半左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省大豆是日本食用大豆的主要原料,每年的出口量都在30万吨左右,1986年为最高,曾达到32万吨;但1990年以后就急剧减少,到1995年达到15万吨以后,一直在13~15万吨徘徊。
日本双日株式会社是专门从事中国大豆采购的公司,记者在对其食料原料部部长小松伸启的采访中了解到,日本大豆年需求量约500万吨,其中400万吨用于榨油,剩余约100万吨为食用。同中国一样,日本食用大豆主要用于酱料、豆腐、纳豆、煮豆、酱油等传统加工食品的原料。我省大豆由于价格高、油份低、蛋白低,并不被用作榨油原料,而是更多地被用于比较注重口味的食用原料。但是,就在我省出口日本的大豆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的近10年间,日本食用大豆原料的市场需求量始终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远在北美及加拿大的大豆大量地占据了我们原有的市场。这更为作为紧邻、独具产地优势和产品优势的我省大豆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我们为什么输了?
落后的管理遭遇出口新规
作为纯天然食品,我省大豆由于是非转基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本来优势明显,但对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来说,国际贸易中食品大豆不但要求是非转基因的,而且重视整个追踪体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要求进口的大豆必须提供详细可靠的履历证明。也就是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收获的,国内运输的时间、途径,在港口存留时间、保管状态,这些情况必须有详尽的记载,才能被进口商所接受。
这一新行规,使我省本来极具优势的纯天然大豆的竞争力大打折扣。与我省大豆竞争日本市场的主要对手———北美大豆,从收获到流通是比较简单的,这种追踪体系也很容易建立。相比之下,我省大豆流通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也没有记录,几乎都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履历证明”;就算是有,可信度也很低。
另一个类似的问题是残留农药的证明。一般来讲,我省大豆在栽种时所使用的农药要比北美少,如果能够客观的说明并证明,就可以使消费者放心使用;但非常遗憾的是,当前国内农药的使用情况很不透明,对使用农药的成分、在大豆中的残留都无法做到科学的证明,我省的大豆生产者更没有如实记录的习惯,这样的“糊涂账”也直接影响了我省大豆作为加工原料的市场竞争力。
品质下降痛失市场
表面看,我省大豆在日本市场份额的流失,有价格偏高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融入市场经济的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水平出现总体上涨的变化;同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曾一度停止大豆出口,由此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定供应商的信誉度,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我省大豆的出口。
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据悉,为了保证食用大豆的加工需求,日本始终采取以高价保品质的方式,如每年都要在美国单独种植、收获、运输相当数量的大豆,其收购价格每吨要高于普通食品大豆35美元。可以说,我省大豆市场份额丢失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品质的下降。
在日本,食用大豆的最大加工方向是豆腐及油炸豆腐,其用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一半。但遗憾的是,我省大豆却很少能占据这部分市场,只在1990年以前,个别日本厂家图价格便宜少量购买。这是因为我们产的大豆蛋白低,豆腐凝固困难,皮厚、浸泡时间长;而且,在日本人的一般概念中,豆腐是白色的,而用我省大豆加工的豆腐偏黄色。一直以来,我省大豆占据的主要是用于做日本酱、纳豆等产品的原料市场。
有着采购中国大豆30年经验的小松伸启对记者说,同目前较受日本市场青睐的北美大豆相比,以黑龙江为主的中国大豆中混有红小豆、芸豆的情况很明显,石豆,就是不吸水的大豆数量偏多;作为保持大豆形状的纳豆来说,石豆含有率的多少是致命的,这使得中国大豆的商品品质大打折扣。近10年间,北美针对日本食品大豆市场,对产品作了大量的优秀品种改良,开发了很多适合制造日本酱、纳豆的新品种大豆。相应地,中国的小粒大豆品种改良却缓慢,以至渐渐失去优势地位。
记者在省农委了解到,我省大豆新品种繁育推广的步伐并不慢,问题出在传统混种混收的生产方式上。本来种地时农民用的品种是清清楚楚,但一家一户品种很杂乱,到了销售环节混在一起,好的不显山、孬的也不露水,都混成了“一锅粥”,品种优势消失殆尽。(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