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上海的变化令人惊叹: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转眼560公里延伸成网;轨道交通从“零”起步,很快123公里投入运营。苏州河,告别黑臭;洋山港,港开桥通……20年来,上海累计建成重大工程450多项,市政府为民办实事200多件。
当你感慨于现代“鲁班”的巧夺天工时,也许还不知道,有一场竞赛激励千万建设大军不停你追我赶,不断创造奇迹。而且一比,就整整20年!
这就是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现代“鲁班”激情与创意的“驱动器”,上海重大工程“硬”建设的最佳“软”匹配。
比实效
“立功竞赛”,这个 20年没变的词汇,在活跃申城的现代“鲁班”眼里,却始终是一项崭新的活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历史欠账多、建设进度滞后的窘境,“吃水难”、“烧煤难”、“住房难”……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上海市民。为尽快缓解城市发展矛盾,最大限度解决市民后顾之忧,上海市委、市政府于1986年初提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首次把自来水上游引水、浦东煤气厂、越江隧道、虹桥国际机场、新客站建设等15个项目列为重大工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开展竞赛;并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领导小组,正式拉开了立功竞赛活动的序幕。1987年起,上海市委、市政府又决定把每年办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实事项目纳入立功竞赛活动。
20年来,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立功竞赛活动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这项活动不断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进入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期。立功竞赛逐步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建一流工程、出一流精神、育一流人才”,并从当年以单一的“冲刺赛”为主,尝试将安全、质量等要求纳入竞赛范畴,初步实现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上海城市发展指导方针适时调整为“建管并举、重在管理”,“365”旧区改造、苏州河治理和公共绿地建设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立功竞赛重心也由施工建设转向规范管理。1996年市政府批转实施《上海市实事重点工程立功竞赛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立功竞赛活动的管理和运作趋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
进入新世纪,立功竞赛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丰富立功竞赛内涵。
……
从初期的抓工期进度,到如今以注重实效为出发点。参赛范围由窄变宽、参赛人数由少到多、竞赛规模由小到大、竞赛内容由浅入深。立足实际,常赛常新,赛出风格,赛出新意,成为立功竞赛活动永恒的主题。
比技艺
刚刚过去的 2005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又向市民呈现一道丰盛大餐:全年25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9个项目开工建设。重大工程收获喜悦的同时,全市 2.28万个集体、85万人次的立功竞赛也进入“白热化”。
技艺大比拼,各路豪杰纷纷使出科技“杀手锏”———上海隧道设计院在设计世界上直径最大的上海长江隧道、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等项目中,“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你精我新”;上海隧道股份建设者操作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行号”国产盾构,先后创造了日推进27环和32环的我国盾构推进最快纪录;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检测实验基地———上海检测中心建成,微小卫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也基本建成,上海光源工程全面展开……放眼望去,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好戏连台。
借力科技,上海20年涌现20项优秀工程科技成果。软土地区钢管长距离顶进施工技术、南浦大桥工程、金茂大厦中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勇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苏州河水环境治理、浦东国际机场、上海科技馆、上海磁浮示范线、卢浦大桥、上海国际赛车场等一批工程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代“鲁班”的技艺由此跻身国际桥梁、隧道、超高层等建设领域先进水平。
借力科技,上海20年孕育20项优秀重大工程项目。上海铁路新客站、上海大众汽车厂、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馆、上海大剧院、500千伏双回主环网……一座座标志性建筑相继崛起,成为令上海骄傲的“城市名片”。现代“鲁班”展现技艺的同时,也提升了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含金量”,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服务功能。
比精神
上海“十五”期间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已经“收官”,然而广大建设者在1200多个日日夜夜中锻造的“五种精神”,却越发闪出光芒。实地学习洋山精神、聆听洋山报告会、参观洋山精神主题展……上海市民正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洋山精神,发扬洋山精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经过20年竞赛文化和竞赛思想的汇聚、交融和沉淀,现代“鲁班”们以工地为舞台,借项目比精神,相继形成了浦东煤气精神、永新彩管精神、南浦大桥精神和洋山精神等诸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凝练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立功竞赛精神,即: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争创一流的超越精神、便民利民的服务精神、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丰富了上海城市精神内涵,成为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和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
比精神
,一批精英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建设大军勇攀高峰的“领军人物”。刘建航、林元培、朱志豪……20年来,上海重大工程工地上涌现7位杰出贡献人物,20位重大贡献人物,还有许多人成为两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他们不仅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了开创性的业绩,更重要的是将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广为传颂。
比精神
,一批文明窗口诞生,成为心系百姓、为民排忧的“贴心人”。针对自来水、物业等设施,提供专业服务的“小郭热线”、“徐虎热线网络”、“根章热线”等相继诞生,建设者们讲求奉献、悉心服务,为现代“鲁班”的称号注入了全新内涵。
“如果说,重大工程硬件建设是支撑城市的骨架,那么立功竞赛活动就是血和肉,是支撑城市的精、气、神。”这是现代“鲁班”们写下的话语。上海“十一五”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期待,现代“鲁班”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新一轮城市建设,勾画上海更美的明天!
本报记者 张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