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武汉日益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近年来,众多官方和民间研究机构发布的各类“榜单”中,武汉屡屡上榜,位置忽前忽后,引得各界议论纷纷。新年伊始,又一张与武汉相关的榜单“横空出世”“2005宜居城市排行榜”,《商务周刊》和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的这张榜单中,武汉跻身第五位,把北京、上海等武汉人心目中的“先进城市”甩在后面,令武汉人豪气顿生。 曾几何时,武汉的名字与酷热难当的“火炉城”、与烟囱林立的“工业城市”,甚至与“脏乱差”连在一起。显然,它们都与“宜居”相去甚远。亲爱的读者,在您眼中,武汉是一个“宜居城市”吗?您心目中的“宜居城市”是怎样的?您对建设“宜居城市”有什么好建议?热忱期待您的讨论。欢迎来电来信发表意见。热线电话:85719232;电子信箱:whcbtgb@163.com武汉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市民最满意:出行方便、水多、教育资源丰富新年伊始,《商务周刊》和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2005宜居城市排行榜”,评选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分别是:大连、厦门、绵阳、成都、武汉、杭州、上海、南京、青岛和重庆,而深圳、北京、广州均排在十名之后。主办方介绍,全国31个城市的3434名居民接受了入户问卷调查,主办方并对其中15个大中城市的1607名投资者进行了电话调查。据悉,这3434名居民的入户访问,全部在去年6月完成,调查对象从18岁到65岁的城市居民中随机产生。问卷包括近80个指标,包括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住房、绿化、交通等,“包含了环境、人文等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每个层面”。据了解,2004年底,在全国10个城市探索性研究宜居指标时,也是这家调查机构公布了一个榜单,武汉并没有进入前十名。榜单制作人告诉记者,“当时是被调查对象在全国范围内列举自己心目中的宜居城市,而这次正规调查则是本城居民对自己的城市打分,两者的误差说明武汉人其实是认同自己的城市的。”2005年的榜单显示,武汉人对自己城市最满意的指标依次是:出行便利、水资源和教育资源丰富,人文环境也颇受好评。零点公司负责人介绍,做这个榜单的目的是“站在第三方角度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的宜居性水平普遍不高,宜居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两个人眼中的“宜居武汉”:生活便利 不太紧张
早晨7点半起床,在楼下花1块5过早(一碗热干面1元、一杯豆浆5角),从刚搬进去的小区搭公汽上班,在路上大约会花掉半小时。中午,一般在单位食堂吃饭,即便想在馆子里“打牙祭”,邀约几个同事,每人开销也不到15元;下午5点,仍搭乘那路公汽回家,在楼下的碟屋租盘影碟或者租本书,睡觉前看一看。这是孝感青年王单运在武汉的生活。4年前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了武汉,目前买了房娶了妻,月还房贷千余元,虽说现在收入比在上海、北京的同学低一些,但他觉得几个城市的收入性价比不一样。“我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的。”王单运说。王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经常有好的创意,颇受领导重视。2002年前后曾在武汉生活过的肖明超对这座城市印象也不错,“武汉的生活节奏不像其他城市那么紧张,生活非常便利”。肖目前居住在北京,他的身份是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副总经理,就是此次宜居排行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武汉能在‘宜居’排名上胜过其他城市,主要是生活便利,设施比较健全,服务功能完善,人文环境不错。”4日,肖明超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这样分析。
“宜居”结论是否可信
从零点公司公布的情况看,该排行榜是基于对全国31个城市3434名普通居民的入户问卷调查和15个城市的1607名投资者电话调查得来的。就武汉来说,仅数百人接受调查,能代表430多万(2004年武汉7个中心城区人口数字)人的民意吗?“结论是否准确与调查对象的多寡并没有直接关联,而是取决于抽样方式是否科学、调查对象是否随机等因素,数据结果会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误差很小。”肖明超这样解释。据了解,宜居指数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权重体系,是在全国10个城市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由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经过论证获得。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好”是宜居的首要条件。
“宜居”不等于经济发达
武汉在这个榜单上的名次如此靠前,连《商务周刊》主编高昱也觉得有些奇怪。调查数据显示,武汉人对这座城市的水资源、教育资源,尤其是成人教育和培训资源非常认同,这在另9个前10名城市中绝无仅有。在其他城市中,居民认同的要素主要是城市绿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零点公司该项目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宜居体现的是综合概念,某一方面突出,并不代表城市宜居性表现就好。“宜居指数是基于居住者的角度做出的,是居住感受的直接体现。”该项目主要负责人肖明超说。“虽然武汉的就业机会和经济环境尚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但一些独有的优势使得民众对自己的城市充满好感。”肖明超说,“武汉的居民也普遍看好城市的发展前景。”虽然经济状况不是宜居的惟一条件,但在武汉,高收入者的“宜居指数”仍高于低收入者。高昱对此评论,低收入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怀。
“宜居”反映城市定位变化
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宜居作为定位和发展目标,《商务周刊》的初步统计是17个,包括北京、天津、南宁等。肖明超认为,安居的主体是居民,执政者提出这样的理念,反映政府越来越多地从民众的角度考量城市的发展,不再将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作为城市发展的单一指标。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崇顺多年来一直是“武汉蓝皮书”主编。他说,武汉关于城市的定位不少,而且一直有争议,但总的趋势是由单一的经济指标向人文、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九五”期间的1997年,武汉市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决定,把武汉建成“山水园林城市”。记者近日从市园林部门了解到:各项核心指标均已达标,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紧张评审中。去年,“宜居”更是被市长李宪生在全国“两会”、“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等多个场合提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