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昨日,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发言人吉辛提到沙龙自传书名———《武士》,“他是一名武士、斗士,他正在为自己的生命奋斗。”
军中勇士“战争英雄”
沙龙1928年2月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马拉勒村。 父母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移民。
沙龙17岁加入犹太秘密民兵组织“哈加纳”,对抗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英国人。
1948年沙龙参加以色列独立战争,身负重伤,一只眼睛几乎失明。1953年,沙龙组建101部队,专门越境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阿拉伯国家武装力量,手段强硬。
1956年10月,伞兵旅旅长沙龙参加苏伊士运河战争。不顾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反对,自行率伞兵与西奈半岛埃及士兵交战,举世哗然。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沙龙率领装甲师,参加夺取戈兰高地、吞并约旦河西岸和西奈半岛的多场战役。
1971年,沙龙负责打击加沙地带“恐怖势力”,6个月中打死100多名“可疑分子”,逮捕数百人。
1973年10月赎罪日战争爆发后,已经步入政坛的沙龙重返部队,出任装甲师师长。他冲锋在前,头部受伤,包扎绷带继续作战,极大鼓舞以色列军队士气。这支装甲部队成为第一支通过苏伊士运河、包围埃及部队的以色列军队。沙龙也因此被以色列视为“战争英雄”。
沉浮政坛想创造历史
1973年7月,沙龙辞去军职,竞选议员。同年9月,沙龙参与组织右翼联合阵线“利库德集团”。1981年8月,沙龙出任国防部长。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次年3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曝光,调查结果发现,沙龙直接对此事负责,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一职。
但沙龙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念。1984年沙龙作为工商部长重返政坛,后担任住房部长。1996年起,沙龙先后担任国家基础设施部长、外交部长,直至1999年9月,沙龙击败内塔尼亚胡当选利库德党魁。
2000年9月,沙龙突然造访位于东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圣地阿克萨清真寺,由此引发长达5年的巴以流血冲突。
2001年,沙龙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当选以色列总理。此后5年中,以色列政坛出现一人治下、相对稳定的局面。
2005年11月,沙龙退出一手创建的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此举为他扫除原利库德党内制掣,只等2006年3月议会选举获胜后,连任总理,推行“沙龙版”和平计划,为巴以最终问题拍板,在中东和平进程里程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周轶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