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沪上各大家电连锁卖场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商战,据各家公布的2006年开店计划表明,新的一年里,门对门的扩张方式还会继续,“三国演义”将愈演愈烈……
互相刺探商情 价格相差无几
元旦刚过,记者就从沪上三大连锁家电卖场得到如下数据:永乐家电在元旦三天创下4.02亿元的销售额;国美电器元旦三天的营业额比平时增长了316%,单店平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倍;苏宁电器也不甘示弱,元旦第一天就创下了8000多万元的销售额。
然而,深究起来,这些让人弹眼落睛的销售数字,其实完全是拜三大家电连锁大规模的促销所赐。延长营业时间、打折送券、抽奖送礼、零元拍卖……如果没有这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的悉数上阵,很难想象这些家电连锁卖场能在元旦假期集聚起如此的人气。
新年第二天,在隔街而开的长寿路门店,永乐就因怀疑国美过来“刺探商情事件”而与对方产生正面冲突。而记者在元旦的一次实地探访中也充分领教了各家“刺探商情”的成果:在相距两站路路程的两个家电连锁大卖场内,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产品价格只相差1元,而两店促销员能给出的降价幅度则完全相同。
对手面前亮剑 门店两两相望
“价格密探”为何越来越多?说到底还是快速扩张惹的祸。
截至目前,永乐家电在上海共有53家门店,与此同时,两个“外来和尚”也没闲着,国美去年新开门店21家,目前在上海已插下32面旗帜;苏宁的网点也达到25家,发展速度不容小觑。据最新公布的2006年开店计划,国美今年上半年还准备在上海再开28家店,苏宁则打算在今年开出15家新店。不难预见,就如永乐与国美隔街而开的长寿路门店、国美与苏宁两两相望的长宁门店那样,今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开家电卖场选址在竞争对手的对门或隔壁。
上海市交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分析,上海的家电市场已基本被连锁企业占领,剩下的就是连锁企业之间的竞争,各家如此卖力扩张,无非是想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占市场份额,“现在看来,各家都充满自信,敢于‘亮剑’,所以,只要还留有一口气、没有彻底退出市场,没有谁会停止扩张和竞争。”
专家观点 “肉搏”争气不争财
不可否认的是,家电零售行业是目前国内竞争最为充分的领域,三大家电连锁巨头全部是民营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但让国企不断退出,也令外资迟迟不敢进入。就在去年,不断有小规模的同类被收购、兼并,诸如黑天鹅、易好家、中商家电、思文电器、灿坤3C等家电卖场就这样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而国际家电零售巨鳄百思买,在大门外“张望”了半天后仍然担心:在这样一个连店铺都难找的地方如何能赢得竞争?
直到今天,三大巨头的竞争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战上。在这种竞争中,商家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获得的利润则是微薄的,由此培养的消费者更是没有忠诚度的———哪家的促销声势大、渠道多,就奔向哪家。这样的竞争,甚至被业内评说成“争气不争财”。
韩建华给出了一组数字:2004年上海家电市场总量增长12%,但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已下降为5%,“家电市场总量的增速明显放缓,一线城市的家电市场其实已趋于饱和。”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后,家电连锁卖场的门店数量即使从50家增加到100家,销售额也不可能从150亿增加到300亿。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价格“火拼”,其实是“对资源的极度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