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伊洛河污染,少量油污进入黄河;河南省政府发布污染预警
本报讯河南省人民政府5日发布黄河污染预警,1月5日上午10时左右,河南省巩义市第二电厂储油罐发生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
输油管冻裂柴油外泄
事故发生后,河南省政府和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污染态势,但仍有少量油污进入黄河,影响黄河水质。河南省政府发出黄河污染预警,要求沿黄各市县密切关注黄河水质,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1月5日10时许,郑州市和巩义市环保局在检查环保事故隐患时,发现巩义二电厂的柴油罐外输油管正在漏油。检查人员立即通知该厂关闭输油阀门。经查该厂输油管道因天寒冻裂未及时发现,致使罐内约有12吨柴油经南石河外排,约6吨柴油进入伊洛河。
事故发生后,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事故指挥部,立即筑起由船只挂活性炭或钢丝挂海绵的9道拦油带,紧急调集了3台移动监测车,分别在伊洛河和黄河布点,每小时监测一次,并立即向下游市县发布“预警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作好应急预案。发生泄漏的巩义二电厂正在连夜赶挖一条1.3米宽3公里长的排污沟。黄委会已按指挥部要求,加大了小浪底水库泄水量,同时关闭伊洛河上游的两个水库水闸。
郑州启动供水应急预案
伊洛河水柴油污染事故发生后,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广大市民用水安全。
昨日上午,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伊洛河柴油污染事故发生后,位于黄河风景名胜区内的黄河水取水口已及时关闭。与此同时,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启用总蓄水量为3000万立方米的常庄水库、尖岗水库等两个备用水源。据介绍,自来水公司在不降压供水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全市正常供水50天左右,广大市民不用担心用水安全。
新华社、《河南商报》等媒体供稿《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