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2年11月6日下午
地点:北大勺园
对谈人: 班加明·巴林克(Benjamin Brink),美国俄勒岗州, 波特兰市《波特兰人报》社(Oregonian,Portland City,Oregon)摄影记者 / 图片编辑
曾璜,新华社中国特稿社摄影记者 / 图片编辑,
任敏,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实习生,并承担本文稿的整理工作
一) 抓拍与摆拍
曾:班,谢谢您能在短暂的逗留期间,安排时间与我们交流。 据了解您拥有俄亥俄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曾在许多家报社任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其中佛罗里达的《棕榈海岸报》,纽约《罗切斯特时报》,《弗吉尼亚先驱报》、波特兰市《波特兰人报》都是美国图片使用很好的报纸。这次你是应邀到中国的大学里授课,去年您还曾在中国上海和昆明的报社任摄影指导,为他们培训摄影师,我想您可以是来中国访问的专业人士中对中国的新闻摄影最为了解的人,让我们先从中国新闻摄影谈起,你对中国的新闻摄影有什么感受?
班:实际上, 我在上海日报和昆明的那家报纸总共待过一个月左右,所以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发言权。当然我还是观察到了一些现象,有一次,我去拍一个集体婚礼的时候,我注意到很多中国的摄影记者都追随着我的拍摄路线拍摄,我在那里他们也会拥到那里,这就让我很诧异。因为,毕竟我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来拍摄这个事情的,所以我所拍的也一定只能是我们美国人不了解而且觉得有趣的东西。但是对于他们来讲拍摄上应该注意结合自己对事件已有的基础认识去挖掘更深和更新的东西才对,不应模仿我,我的角度并不见得就是好的。美国的摄影记者一般不会这样做,不会跟着别人的背后拍照片。
另外,我也发现在中国,摆拍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摄影师不仅摆拍照片,并且很多人还非常积极,促成摆拍的行业风气。还以那个集体婚礼为例,我看到有的摄影记者在拍摄时要新郎这样、新娘那样,看向那里、怎么看、站在那里、怎么站,都是摄影记者一手操作。这样很不自然,这些姿势、神态是新娘和新郎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去做的事,而这样的照片刊登出去,就简直是一种公开的谎言了。前几天,有几个中国的学生在与我聊天时,说我对于新闻摄影客观真实的追求是天真(Naive)的表现。她们说,摆拍很平常。她们在看报纸的时候从来都不会认为报纸上的照片一定是客观真实的,而且也从来都不相信报刊上的信息和图片。套用她们的话就是已经习惯的认为报纸不会报道新闻事件的全部真相。我对于中国摄影师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摄影记者似乎不惧怕自己摆拍的行为会对自身有什么影响,他们甚至还会公开的告诉编辑他们的照片是摆拍的,而编辑也竟然会将这些混合了虚假因素的照片刊登出去。这真的与美国非常不同,我们那里如果摄影记者摆拍了照片,他们一定是要竭力掩盖,不让任何人知道真相。如果我们回想一下,现在很多人在接受摄影师拍摄时都会习惯的说“你想让我做什么?”他们对摄影师的摆拍已经有了一种预先的反应,这真的让我很难受。
任:但是会不会有一些拍摄过程还是需要有摆拍这种形式呢?比如我们在美国的许多报刊上看到企业的领导人,明星的照片有许多也是摆拍的,从照片上看摆拍的效果更好?
班: 我不介意摆拍环境肖像(envirnmental portrait)和特写照片(feature)。举个例子,假如当我去拍摄总统时,他正在看文件或者打电话,而那些画面又真的是太普通了,太平淡了,这时我就也许应该摆拍个环境肖像。我可能让总统坐在桌前的角落里,放松并且看向我的镜头,拍下照片。这样的摆拍是可以的。因为总统没有假装的去做什么,读者不会有任何误解,他们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就是总统和他的工作环境,没有什么不真实、不自然的。但是,假如我说总统您是否可以坐在桌前,端着茶杯看向窗外,假装没有注意到我的镜头,那么此时这张照片就出现了虚假的成分,因为我主动的要求总统摆成这样,并且没有向我的读者说明这些。总之,我决不会直接进到办公室说你能假装这样或那样之类的话来拍摄。不过,要是总统每天都坐在桌前,喝茶并看向窗外,我就有希望通过等待来自然的拍摄到我想要的同样的画面了。所以要不然就自然的去拍,要不然就要让总统看向镜头,摆拍一张环境人像。此外,作为特写照片(feature),摆拍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我去拍摄一个疯狂的画家的特写人物故事,需要他的一张特写肖像,我可以要求他你是否可以站在那里,拿着笔看着我,甩着毛刷拍一张照片,对于这样的摆拍也是允许的。因为,特写故事并不是新闻事件,它突出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一种环境肖像。不过,我不会去要求他做任何不属于他的行为或神态。特写照片的拍摄在动作上也许可以有出入,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让被摄对象完全的显示真我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欺骗读者。
在美国,你也许会看到一些很有名的摄影师,他们专门给电影明星、演员拍摄特写照片。他们在照片拍摄上的自由度很大,可以要求演员们去做一些非常新奇的动作、神态。我对这样的摆拍没有意见,因为这是那些摄影师的一种创作,他们希望利用这些人拍摄出他们想要的作品。但是,我认为拍摄国家领导人一般是不能作为特写肖像来处理的,他们本身就是新闻,你在拍摄他们的时候应该根据他们自然的行动随机应变。实际上,我对于新闻摄影的理想状态是如实的去记录发生的事实,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在美国,也会有一些摄影记者去摆拍照片。但是如果他们真的那样去摆拍了,他们的目的是要拍出好照片,而且他们决不会去大肆的宣扬自己在摆拍照片,因为在美国,摆拍照片是受到摄影同行,社会民众的强烈反对的。
二)有关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讨论
曾: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地理解您在这里反对摆拍的关键是采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而摆拍是否得当的关键是“自然”与否。某个场景允许不允许摆拍,摆拍是否改变了照片真实性,影响了新闻的可信度的问题涉及到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您在讲课中提到多数中国学生在选择怎样采用美国9·11事件的照片时,选择了人跳楼的照片,与美国报社的选择相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都涉及到新闻摄影的伦理问题,对中国的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目前对这方面的讨论还很少。
班:我发现中国的很多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会从被拍摄的对象或人物那里得到“红包”,而且还可以让工作和这种额外利益互不干扰。但是在美国,摄影师只从所属的单位拿工资,而且我们通常认为“红包”对于新闻来讲是矛盾的,它会直接影响新闻的纯度和质量,所以付钱让我们报道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这次在中国讲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新闻摄影职业道德的问题。在讲座时,我发现了一些对我来说很奇怪的现象:我把搜集到的911照片罗列出来,要同学们选出两张作为新闻图片刊登在报纸上时,所有的同学在选择了飞机摧毁市贸中心的全景照片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张有人从楼上掉下来的照片。但是,当时在美国,所有的报社都没有选择这样一张图片刊登在报纸上,因为一方面这张图片让人感到实再是太过残忍,刺激性太强,如果刊登出去将有失伦理道德。另外一方面,我们所有人都不能了解落下的人到底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他自己跳了下去的还是被爆炸的冲击波推出去的不得而知,所以图片说明没法写。
曾:在这方面还可以扩展到摄影师在场是否改变了事件的场景,摄影师在场是否改变了事件的发展进程等等诸多问题。记得我在美国上学时,新闻摄影教育中都会有与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相关的课程,研究表明伦理道德观会因年龄、性别、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
班:没错!既使在美国,年龄不同确实会有新闻伦理道德理解的差异。比如,比我大10岁以上的老摄影师对于摆拍照片就并不反对。不过,我们这一代摄影师虽然开始注意到照片真实性的问题,也衍生出了另外一种更加隐秘的摆拍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就是现在很多摄影师不在用“你能假装喝咖啡让我拍照吗?”这类话,而改用“你爱喝咖啡吗”或者“你平常怎么端这种咖啡的杯子”等等问句来间接的暗示和刺激被摄对象去做一些摄影师希望他们做的动作。虽然,这样比直接摆拍要好一些,但是还是存在虚的地方,不应该提倡。
在我的讲课中,有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你是否用了偷拍才得到了那些人的画面的。我认为新闻摄影中,无论是拍摄、沟通还是传播都要与人打交道,因此新闻摄影应该对这个内容给予相当的重视。我觉得实际上,通过镜头与人交流并不是那么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在你的拍摄过程中,你不能把被摄者当作一个符号,而应该给予他们起码的尊重。试着用镜头对准他们,看看有什么反应。如果他们表情很平静,那么就大胆的去拍;如果他们躲闪或表现出不悦,那么就或者尝试与他们沟通,或者再去寻找其他可拍的画面。
记得我大学时曾经作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一个摄影记者去拍摄一场乒乓球比赛,他在前五分钟拍摄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画面,而在比赛的最后高潮期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画面,但记者没能抓住,于是他就交出了那张前五分钟拍到的照片,这时他有三种做法:
(1) 告诉编辑事实真相;
(2) 对这张图片不做任何说明,让编辑自己选择;
(3) 在图片说明中硬说是高潮时的画面。
在我调查的所有编辑和摄影师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第一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第二种做法也可以接受,但是第三种绝对是错误的。只有非常少的人选择了第3种。我要做这个调查实际上就是想要说明新闻摄影的职业道德问题。
三) 有关图片编辑和头版照片
曾:中国图片的使用和图片编辑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班:在中国,我实际上并没有充足的机会去接触真正的图片编辑,但是我觉得有很多时候中国的摄影师在做一些编辑的工作。因为他们在交照片的时候还会为交哪一张做一番考虑,而在美国摄影师就是去拍摄照片然后把它们交给图片编辑,挑选的工作是由编辑来完成的。
给我总的感觉上海在报纸的运作和新闻图片的拍摄和处理上已经是较为接近美国一般报社的运作,其实还有北京的《中国日报》也给我这样的感觉。但是在昆明的那家报社,我发现了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他们报纸的头版今天在刊登非常纪实的新闻图片反映某种人文特征或是城市风貌,第二天却换成了某个穿着时髦的模特在名车前骚首弄姿,而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这样的照片可以刊登在报纸的头版。
任:您认为头版的照片都应该是严肃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都应该保持一致的风格,对吗?
班:并不是要有什么相似的风格,不过我认为放在头版的照片应该是这一张报纸上最优秀的新闻照片。在我工作的那家报社,报纸的头版照片一般都是非常重大并且拍摄最精致的新闻照片,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昆明那家报纸将香车美女的照片放在头版刊登很令我费解,因为我们的报纸甚至在广告版也不会采用它,更不用说是在头版新闻照片的位置刊登了。并且,我认为将这样的照片登在头版是一种贬低报社形象,降低报纸品位的做法。
曾:那么您在选择头版照片时,我是说如果除去要考虑新闻事件重要性之外,还会考虑呢什么?
班:当然选择过程的考虑应该是多方面的,要看报纸在某段时间中在报道什么。就拿十天为一个周期来算,我认为在六天到七天的时间里都差不多是在报道重大的新闻,也许是波特兰(Portland)的新闻,也许是阿富汗发生的战事,或者是纽约的新闻,或者是政府的重要决策等,并且它们都遵守一个原则:就是这些新闻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可以与我们波特兰这个地方有某种联系,因为我们的报社是一家地方性的报纸。比如在阿富汗事件,我们曾经报道了波特兰给予阿富汗的物资援助等。而周期中剩下的三天里,我觉得也可以在头版刊登一些有关四季变迁,生活风貌,或者文化新闻的照片。而如果一天都没有重要新闻发生,并且这样的照片也确实是这一天里拍的最好的,那么把它刊登出去也是一种变通的手法,因为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这些照片为人们提供有关天气、生活的服务信息。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这样的人文照片不能占据过多的版面,头版新闻图片的重头戏还是应该放在报道新闻事件上。
任:那么,您觉得头版照片的作用是什么呢?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是别的?
班:我认为,吸引注意力并不是头版照片的主要作用,我们的头版照片实际上是在向人们表达我们希望他们今天关注什么新闻,你知道每天发生的新闻是多种多样的,有波特兰,东海岸、西海岸,有美国,有中国,有整个世界,那么我们所做的就是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并且选出最重要、最优秀的照片刊登在头版。另外,我也不认为,读者会只是因为报纸头版的图片吸引他们就把它买下来,他们之所以购买主要还是在于内容、写作、信任等因素。
曾:您当过摄影师,在你的眼里,怎样是一个好的图片编辑?
班:我认为好的图片编辑不应该随便臆断摄影师的处境,当摄影师拿回图片时,编辑不应该指责或抱怨他们应该在这里拍,或者应该拍什么,毕竟编辑是不用离开办公室工作,而摄影师却要真正到外面奔波,去应对遭遇的各种问题,也许是天气、环境出现麻烦,也许是机遇的问题,而这些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并且无法避免。我认为编辑和摄影师应该是合作的关系。他们之间突出没有谁好谁差的区分,根本是一个共同奋斗的团体。当一位摄影师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是时,如果编辑一再的抱怨、指责、诋毁摄影师的工作,只会让摄影师更加沮丧,这样对于大家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没有一点积极的作用。图片编辑要鼓励、支持、帮助摄影师。只有给予摄影师鼓励和支持,向摄影师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帮助,才会产生出更好的图片。
曾:您做过图片编辑,那么在您的眼里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摄影师呢?什么样的摄影师是一个好的摄影师?
班:首先就是那个摄影师是我可以绝对信赖的工作伙伴,他不会去摆拍照片,违反新闻摄影的原则;其次,就是要看他拍摄照片是否有丰富的内容和信息量。我们从来不会仅仅因为照片好看才把它刊登在报纸上,我们往往希望刊登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照片。就拿篮球赛的照片为例,假如有两张照片,一张正好是比赛的一个关键时刻,而另外一张是一个非常唯美的抢篮,虽然前一张没有第二张照片拍的好看,但是我还是会选择第一张,因为他可以告诉读者更多的信息,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最高潮的时刻;再次,就是要看摄影师的摄影技术,在用光、选景等技术方面是否拥有雄厚的实力;最后,就是要看摄影师的捕捉力。他是否可以不仅记录下某个时刻,而且选取了有趣、新颖的角度来记录这个瞬间,从而使它变的与众不同;是否可以准确的选择最重要的聚焦对象,因为一张面面俱到的照片将失去主题。在摄影的层面上,我想强调的是虽然经济、生活、体育等照片的评价标准都各不相同,但是在本质上它们的拍摄内容是最重要。
四) 美国报纸摄影报道的变化趋势
n
曾:您已经在报社工作了约有25年左右的时间,那么,在您工作的这些年里,美国报纸在图片使用上发生了一些什么趋势性的变化?
班:有一些变化,我觉得现在用的图片在质量上比不上从前那么好了,我是说原来的图片要比现在的图片大,以前给图片的版面要多一些。从我工作的报社来看,现在使用的图片确实是变小了。而且我觉的竞争强了,因为现在美国的报社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职业岗位少了,也就是说有更多的失去工作的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在寻找工作。另外,在报社内部,新闻摄影和文字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因为文字记者在争夺报纸的版面。在图片风格上,如果有新一代的摄影师取代老的摄影师,那么在风格上自然就会改变。从我自己来说,我现在已经从中青年摄影师的阶段向老摄影师的趋势发展了,而比我更老一代的摄影师风格已经在消失了,比如很少有人还会在拍新闻照片时说你可以假装这样让我拍摄照片吗,又比如在美国新一代的摄影师很少使用闪光灯去拍摄新闻照片了,因为他们不希望让人知道他们在拍摄照片,也不希望被摄人受到闪光灯的影响,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自然的去拍照。
曾:记得十年前,我在纽约雪城大学上学时,我的教授要求我们必须使用闪光灯来保持正常的色温,而且报纸在这方面的要求也很严格,将色温作为图片职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了吗?
班:是的,图片的色温平衡是职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的摄影师已经非常习惯于使用数码技术和计算机,因此他们在学习时也很少考虑色温和色调平衡等的问题,他们使用电脑上来矫正色温。而更多的时候,他们根本也不必为这个问题担心,因为在大的报社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去处理这些问题。
曾:图片故事呢?美国的报纸常常会有图片故事拦目,每周在固定刊登一、二个图片故事,对于在美国报社的摄影师记者来说,图片故事的拍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年轻的摄影师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它。
班:是的,对于好的摄影师来说拍摄图片故事是最重要、最希望去做的工作。我们的报社在这方面就做的不错。但是图片故事并不是每天,每星期都刊登的。当然在美国报社也有这样很典型的现象,比如我曾经在一家只有15000份发行量的小报社工作,而那里却有每星期一版的图片版面,而有这样一个页面出现是因为这家地方报纸希望刊登有关地方的新闻而不是全国性的消息,因此他们每星期都用图片故事。而这在大报社里是不存在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在为争夺报纸空间而绞尽脑汁,因此难获得整个版来刊登图片。我目前工作的报社也没有每星期一次那样的频繁使用整版照片来报道的形式,虽然一年来算,我们也会开辟几次图片专版,而日常报道通常刊登两张照片,或几张照片与文字相配合。
曾:许多美国报纸有周末杂志,而这些周末杂志上常常有图片故事或摄影专题报道。你现在的报社有没有周末特刊呢?
班:我们曾经有过,但是现在已经取消了。其实,从美国全国来看,也没有什么周末特刊了,因为这样的增刊很难找到广告经费来支持,广告商们已经可以在平常出版的报纸上找到很好的彩页来刊登广告,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使用这种小型的周末杂志。不过,我们的报社确实也另外出版了类似杂志小册子的增刊,名为“家庭园艺”,在每周四发行。它的主题是园艺,出版它的原因是在美国西南部的城市,园艺是非常重要的活动项目。我们有一名摄影师专门为这本专刊拍照片。
五) 自成中心的美国摄影
曾:我看过一些您的作品,我觉得其中所反映的美国新闻摄影的模式非常强烈。我有在美国学习摄影的经历,同时因为供稿和WPP(荷赛)的原因而与欧洲等国的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有了很多交流。我从美国回国后,我的一位老师告戒我,要我关注欧洲的新闻摄影。我们中国现在活跃的摄影师有许多是去法国、德国学习摄影的,也有欧洲的摄影师到中国来培训年轻一代的摄影师。我感觉欧洲摄影师和美国摄影师各有风格,但是你们之间为什么很少交流,美国的摄影师与欧洲或者其他国家的摄影师在技术和思维创作上的交流机会似乎不是很多,或者也许美国的摄影师并不想与国际摄影界进行交流?
班:我想也许因为我们的摄影师在观念上都认为现在美国是世界的中心点,我们总是认为美国在全世界是极有影响的。我想如果你成长在美国,生活在美国,你就很难再去想中国、日本或者欧洲。我们也许也会有摄影师参加国际摄影的集会,到世界各地去交流心得、技术,但是绝对不是大多数,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焦在美国,这是一种早已有的臆断:美国是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去向别人或别的国家学习。在这里摄影就像是篮球,没有人会去美国以外学习篮球,因为美国的篮球在世界上就是最好。大多数摄影师都认为美国有最好的摄影技术和理念,所以在美国学习就行了。
对于新闻摄影的尊重
曾:您对于中国的新闻摄影有一些什么建议呢?
班:我觉得中国新闻摄影与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给予新闻摄影以足够的尊重。我看到很多中国报纸都会在新闻图片上打字,而且是用大字号占据照片的空间,或者将图片的形象抠出来,虽然在美国这样的情况也有,但是报社,起码我的报社决不会对报纸的头版,运动版,要闻版等的图片这样做。因为这些版面的定位是新闻,我们绝对不会破坏这些图片,或者在图片上写字。试想,摄影记者准确的拍摄下那些新闻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边的编辑们却利用图片的空间写字,这实再是太不好了。在美国的报社会有人希望可以剪下图片,在图片上写字等等,尤其是在特写版面上,他们也确实在这么做。但是,我们的报社还是在强调要让照片保持它的样子,这是对于摄影和摄影记者的一种尊重。
曾:您提的这一点非常有意思,这是我第二次听到有人谈起对新闻摄影,对图片和摄影师的遵重,上次是二年前与法国巴黎《解放报》(Liberation)的图片编辑对谈中,她也提到中国报纸在图片使用中的这个问题。虽然中国报纸的图片使用在这二年来已有了足够的进步,但在多新闻摄影的遵重上没有大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