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自筹资金建“不落幕的留交会”
本报讯记者曾璇报道:“广州‘留交会’一年只有一次,而我们要打造‘永不落幕的留交会’,为海归们无偿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前天,一群归国创业的博士、硕士再次碰头,刚参加完“留交会”的他们记不得已是第几次商量讨论了。 不过,这次他们知道,这个酝酿了一遍又一遍的计划,不再是空中楼阁。几年前,本报曾报道,一群海归“知本家”不仅想在广州创业,还要在广州安家。他们四处找地,希望建起自己的“梦中家园”,没想到却在广州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详见本报2001年12月19日头版头条及《特别报道》版)。几年过去了,历经波折,广州留学人员家园终于确定落户增城新塘镇。最近,他们与增城市国土部门签下了用地确认书及土地合同,盼望已久的规划许可证也拿到手。首期335亩的土地,将建起全国首个留学人员家园。而更让他们振奋的是,他们一直渴望有一个经常聚会交流、共享信息、擦出思想火花的场所,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也签下了合作协议。这个平台,就是由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牵头、增城市人才交流中心与广州市留学人员家园发起,计划共建的“广州留学人员国际交流中心”。有关方面承诺,交流中心设在留学人员家园地块内,建成后,将随时免费为留学人员提供交流活动场所;同时将不定期地制定留学人员国际交流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毛尽忠表示:目前已有635家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科技企业在广州落地生根,每年还有数千名海外归国人员回国参加“留交会”,寻找创业发展机会。政府部门一直想打造一个为留学人员创业与交流服务的平台,如今“国际交流中心”的规划用地落实,等于离梦想更近了一步。项目负责人、由加拿大归国的袁建华博士表示,如果资金到位,家园及国际交流中心将于明年5月份左右动工。同时,为配合政府吸引以留学人员为主的高新技术项目和公司落户广州,经增城市批准,计划立项建立“广州留学人员中试和产业化基地”。“海归”们坦承,由于建设费用由留学人员自行筹集,目前他们遭遇最大的问题便是资金瓶颈。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留学归国人员能凝聚力量,为属于留学人员自己的家园及交流平台出钱、出力。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