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感言
“您好,新文化报……”当温馨的问候迎来第50万个热线电话时,我们的24小时新闻热线96618迎来三周年生日。电话在时时响起,声音在瞬间传递。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和您在一起。
《新文化报》上,您看不到我们的名字,但我们的声音您一定熟悉。我们深知,正是有您,遥远乡镇的事和城市角落的人才能会聚在纸面上;我们深知,正是有您,我们才能用文字记录时间,用图片再现现场,用版面展示城乡。所以,每一句话语都承载着深深的信赖,沉甸甸的,让人心里踏实。所以,我们承诺读者的事无小事,您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转眼间,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已经蹒跚学步。然而,每一步行走、每一点成长都离不开您的帮助。正因为有您一如既往地支持与关注,我们才能在新闻的道路上,一直向前。今天,我们跟您讲讲96618的故事。9个瞬间:难忘第一天开通
还记得96618哪一天第一次与您见面吗?2003年1月8日。这一天,我们的热线电话号码从最初的“8912930”到“5388820”直至瘦身为“96618”,由两部接听电话扩充到十几部,有事您说话,请拨96618。
第一位读者
“叮铃铃……”2003年1月8日6时20分46秒,96618以它清脆的铃声迎进第一位读者。我们依然清晰记得他热情的祝贺声,还记得他说自己是长春市的读者,姓孙;依然记得,他第一个向96618诉说着自己家的烦心事。
第一个受助的人
2003年1月10日11时29分32秒,德惠市升阳乡读者张先生打进96618,希望本报帮他母亲寻找失散多年同父异母的妹妹。接到的妹妹消息时,是96618最快乐的时刻。2003年1月17日,两位54年未见的姐妹相拥而泣。
一天线索过千条
2005年4月21日,是96618最忙碌的一天。那天是本报“党员记者进社区活动”开展的第一天,1238条线索在一天内涌进96618。从6时43分到24时,当天开通的10部电话让我们忙得顾不上上趟厕所,吃顿午饭也要匆匆忙忙,然而我们心里倍感充实。
最自豪的事
“我们是在长春打工的,干了三个多月的活儿了,一分钱没拿着,如今老板都跑了,现在我们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连家也回不了了。”2004年11月16日起,96618陆续接到拿不到工钱的线索,本报直接为他们讨工钱。那一年我们为农民工讨回120多万元。
记者节的问候
2003年11月8日,我们的第四个记者节,那天早晨8时16分,96618传来的一句祝福,让我们的心里倍感温暖,那是一位姓刘的阿姨:“你们辛苦了,今天是你们的节日,我祝你们所有记者节日快乐!”
最稚嫩的声音
2005年6月19日,是父亲节。7时25分,一个稚嫩的声音打进96618:“叔叔好,我是王佳琪,我四岁了,我祝爸爸节日快乐,爸爸总给我买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等我长大了,也给他买好吃的东西。”
第一份新年祝福
2003年春节,长春市民徐大爷送来新年的第一份祝福:“我以为所有报社这时都不会有人了,可你们仍然有人在,真是不容易啊!孩子,别忘了一会儿给家里去电话,问候一声,也别忘了再吃几个饺子,新年头一顿饭不能不吃啊!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最难过的一次接听
2005年11月1日17时50分,“平静”的96618因为一个电话而变得异常噪动。“我的朋友给我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关乎另一个人生命的事,他把信给我就走了,我要见你们记者……”记者按约定地点见到他时,没想到他就是那个留信的人,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谢谢你们了!”是他留在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留给96618的最后一句话。这个电话也成为这三年来最让我们难过的一次接听。6个栏目:关注“解忧台”传递您4.5万个忧虑
本报自1999年改版至今,一直保留着“解忧台”这个栏目,旨在为读者排忧解难。解除您在水、电、煤气等方面的忧虑是我们的责任。但因版面有限,只能以电话实录的方式刊登一部分,不过请读者放心,即使有的问题没有在报纸上体现出来,我们也会将事情反映给相关部门,督促其及时解决。
96618开通三年来,“市民解忧台”共接到线索45404条。
9671个“回音”告知您成功解忧
接到线索后,记者会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刊出后,记者再致电读者询问解决情况,或直接到现场察看,在得到相关部门准确答复或已经解决的问题中,选出一些刊登在“回音壁”中,让读者、管理部门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96618开通三年来,在“解忧台”的线索中,有9671个忧虑得到解决。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
“失物招领台”对接捡与丢
2004年1月7日,首期“失物招领台”栏目与您见面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共刊出490条失物招领信息,这意味着有490位读者将捡到的东西送到了本报,同时有490位失主认领了他们粗心丢掉的东西。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你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帮您办”有困难就找它
帮办栏目自2004年1月8日开通已来,为百姓解决了不少困难,共刊登912条求医问药、寻找朋友、寻求帮助等信息,每一位读者的关注都是对我们栏目的信任与支持,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为百姓办更多的事情。
4000个困惑“帮您问”了
1999年3月12日,“这些事儿帮您问了”正式推出第一期。劳动保障、物业费收取、婚姻中的法律问题、落户政策、房屋产权登记……您尽管问,我们尽力帮您问,请有关部门来解答。
96618开通3年来,共接到读者咨询电话4005条,件件都给读者回音。
“身边事”记录原汁原味的生活
高兴、郁闷、伤心、生气、感动、闹心、痛苦、搞笑、同情、企盼、辛酸……热线员每天都会从电话那端“感受”着人生的百般滋味,并记录下您“原汁原味”的话语。口语化、自然、诙谐是本栏目的一大特色。
2006年1月6日,“身边事”两岁了,至今共有3516位读者讲述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有1742种心情已与读者分享。我们将继续守在电话旁,随时欢迎您唠唠心里话。
6类事件:回顾
突发事、感人事、有趣事、不平事、伤心事、烦心事,事事与您有关。今天,每一种事我们都选取一个代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起期待。
突发事:灾难之后的“心理干预”
2005年7月21日凌晨2时28分,长春市卫星路附近的恒光小区15栋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死5伤。爆炸之后,那里的很多居民表现出对爆炸的恐慌和担心。怎样排除他们的这种心理?本报在常规报道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邀请相关心理专家为陷入爆炸恐慌的居民做了突发灾难后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又对解救出来的四平卫校三名被拐女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对长春君安医院董事长被碎尸的那栋楼居民进行心理干预,这在全国媒体的报道中都是领先的。
感人事:先心病患儿迎来春天
李阳阳、胡月、卢新然、王娜克琳、李嘉慧、苗敬轩、王涵、马闯、吴婷婷、李宏宇、赵家欢、孙亮、刘东莹、单冬霜、王玉,这15个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去年冬天牵动了读者的心,也让读者在泪水中记住了这些孩子的名字。此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康复出院,其他人也将出院。
“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的心。”这是2005年12月5日本报与共青团长春市委共同举办“照亮心房”公益活动的心愿。此次活动中,112个孩子接受免费心脏彩超检查,15个贫困先心病患儿获得了全额资助,还有部分患儿获得部分资助。
去年冬天感到温暖的不仅是这些先心病患儿,还有我省城乡困难群众124.8万人。平均每人受助过冬衣物2.1件。
有趣事:老鼠怕猫真是谣传!
老鼠怕猫,世人皆知,可长春的一只小灰老鼠彻底颠覆了它。2005年10月9日,长春市清和街小李家的窗户夹层中,猫和老鼠和平共处、相互依偎。
猫真的不吃老鼠了?
不少动物研究专家认为,“猫不吃老鼠”是“人为”造成的,在城市中较为普遍,在农村猫还是老鼠的天敌。据生物学家介绍,猫爱吃老鼠是为了防止夜间视力下降。因为老鼠体内有一种名为牛黄酸的化合物,是改善高等哺乳动物夜间视力的必要成分,猫自身不能合成牛黄酸,只有通过不断吃老鼠来储备。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为猫专门研制了猫粮,其中就含有牛黄酸,使这些猫粮逐步取代了老鼠的位置。此外,猫捉老鼠的本领需要后天培养,城里的宠物猫基本一出生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缺乏技能培训而逐渐丧失捕鼠的功能。
不平事:肇事逃逸逃不出恢恢法网
2005年2月1日14时许,长春市北亚泰大街上,一辆套牌白色林肯车掉头时将10岁小女孩肖金萍卷入车下,肇事司机付中涛不但没有停车,反而踩下油门,肖金萍被活生生拖出2公里,惨死在台北大街上。在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下,隐匿四天三夜的付中涛及其女友在沈阳落网,最终付中涛被判死刑。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2
伤心事:洪水冲击“校园安全”
2005年6月10日下午,顷刻间的一场洪水袭击了沙兰镇,夺走了109个鲜活的生命,其中105名是孩子。仅仅过了20天,6月30日下午,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的两场暴雨过后产生的径流,淹没了村路,4名学生放学后又赶上第三场暴雨,结果被突然冲来的洪水卷走。
面对每年并不少见的水灾致学生伤亡事故,我们应当反思些什么?应该怎样加强防灾能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洪水以及其他灾害可能给学校安全造成的冲击,预防教育何时开进课堂,也希望更多的人在灾难真的降临之际,拥有更高水平的自救互救能力。
烦心事:清水流了5年没人管
2005年11月25日,一条线索让人看了心痛:清水白白地流淌了5年没人管。这样的漏水事件发生在长春市安达街延边串城的地下库房,11月26日本报报道后,长春市二次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介入调查,发现该处漏水一点余氯都没有,排除了自来水的可能。但检测结果显示该水的污染性指标严重超标,希望居民不要将该水当作饮用水来使用,以免发生意外。12月2日,长春市祝业精市长得知漏水事件后十分关注并作出指示。12月3日,长春市多部门联合查找“漏点”。12月6日,经过十多天的跟踪报道,这里的水终于断流了。
1个宗旨:服务
“读者生活无小事”,“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这是96618的服务宗旨。三年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50万个热线电话,饱含着读者的支持、信任、希望、关爱、鼓舞与期待,使我们不敢懈怠,使我们深深感到肩负的重担。也许由于版面有限,您反映的事情没有及时刊登在报纸上,希望您能谅解,但我们会通过其它渠道尽全力帮助您解决问题的。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秉承接待读者热情周到,问明情况详尽记录,本职范围当场解答,复杂问题及时转达,第一受理责任不推,有问而来满意而归的服务理念,以最真诚的服务回报每一位读者,成为行业服务风范的倡导者。
8份叮咛:感动
长春市政府12345蔡处长“《新文化报》办得很好,我们也比较关注,这几年给读者解决了不少实事,希望今后继续与政府互动,更好地给读者解读相关政策,也可以和政府联动,共同监督,共同为百姓排忧解难。
张师傅(出租车司机)“《新文化报》(改版)的年龄和我开出租车的驾龄一样都是七年。新的一年,希望《新文化报》为咱老百姓解决更多的生活琐事,真正成为咱老姓的贴心报。”
30岁的张师傅每天开着出租车穿梭于长春的大街小巷,看到哪里有自来水白流,或者下水井没有井盖的时候,就马上打电话给96618。
王大哥(退休职工) “我经常遇到一些不文明的事情,非常生气。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新文化报》加大监督力度。”
62岁的王先生总爱出来走走,看到身边的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事情,总要和96618说道说道。
林大爷(长春市民)“我最关心报纸质量,出现差错读者看着不舒服,就像在鲜花上发现毛毛虫一样。我理解你们要处理大量繁琐的工作,但希望《新文化报》能零差错。”
78岁的林先生是本报忠实读者,每天详细阅读本报,如发现有错都摘抄下来,整理之后给本报送过来。
高同学(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大学生课余都喜欢读报,尤其是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多刊登一些趣味性、知识性丰富的内容,多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报道,也可以报道一些焦点问题让大学生参与讨论。”
高同学不但是本报的忠实读者,而且还是点歌祝福96618的第一位读者。一首《大约在冬季》感动了所有热线接听组的工作人员。
孙大娘(家庭主妇)“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看报,就想知道哪个商店打折,肉价涨还是降?这样少跑了很多冤枉路,让我提建议,就希望咱报纸的版面多一些打折优惠的报道。”
孙大娘家已经订了6年了,绝对是本报的忠实“粉丝”。
宋先生(大学教授)“关于暴力事件的报道太多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主流,希望能够报道一些关于经济建设、三农问题以及国企改革的事,而且要有新意。”
宋先生不但关注报纸发展,还积极参加本报征集新市府雕塑建设意见活动,并且获奖。
田先生(商人) “我希望《新文化报》的财经新闻能更上一层楼,多关注行业最新资讯动态,多总结一些经验,让大家赚更多的钱。”
做五年建材生意的田先生这几年钱赚了不少,家庭和睦,而报纸就看《新文化报》。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