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省人大代表、同安区新民镇梧侣村党支部副书记邵石花
作为来自农村基层的省人大代表,邵石花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农民问题。今年“两会”她带来了《关于推广厦门市实施“金包银”工程,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做法》的议案。
提起厦门模式的“金包银”工程,邵石花用了一个词——“惠民工程”。她说,“金包银”工程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在深入同安区农村调研后提出的一项创举,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其核心内容就是在开发工业园的同时,在区内村庄外围统一规划,建设一排商业用房,提供给被征地村民作为经营性收入来源(“金边”),然后逐步对旧村内部进行规范化配套改造(“银里”),使农村改变面貌,逐步向城市过渡,村民逐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
邵石花认为该做法确保了农民在失去土地这一“安身立命”的生产资料后,能获得“出租房”、“店面”等新的生产资料,拓宽了失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渠道。同时,政府还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险,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且免费组织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就近到工业区内的企业做工创造条件。
邵石花说,在实施“金包银”工程之前,农村征地拆迁难度很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而在“金包银”工程实施后,征地拆迁工作很顺利,同安工业集中区就是在半个月内完成征地8000多亩的,她所在的新民镇梧侣村就征了4000多亩,至今为止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征地拆迁而引发的农民上访事件。因为通过“金包银”工程,村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认为政府是真正在为村民着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对政府征地和开发建设都大力支持。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发展。邵石花认为“金包银”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而且还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善。通过建设农民新居,按照城市标准改造建设水、电、路配套及垃圾、污水处理,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使农民的生活方式走上清新文明之路,而且节约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成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很有借鉴价值的新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本报特派记者 赵琳
(来源: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