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有奖评新闻
位于韶关乐昌坪石镇占地两万平方米地下面积六千平方米入口处防守严密的四扇铁门。石头山下的另一个出口。
历史上曾被誉为广东八大重镇之一,素有“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之称的乐昌市坪石镇与湖南宜章县相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极重要的天然战略屏障。
近日,位于坪石镇一座外表平平无奇的巨大的石头山下深处一个神秘地下基地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解密对外开放,记者率先进入这个鲜为人知的庞大地下“迷宫”一探究竟。
与世隔绝的地下世界
该神秘基地位于坪石镇武江河畔,大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群山拱立之间的一座巨大石头山———岩顶山下。汽车从热闹的坪石镇往韶关方向拐入一条毫不起眼的狭小泥路疾驰不过5公里左右就到了。
基地位于高山环绕的盆地中央,面水而立,群山之中仅有一条只容两辆汽车通过的狭小道路与外界相通。
该工程占地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6000平方米,完全贯通了岩顶山,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入口深深隐藏在粤北丘陵之中的石头山下,如无向导指引根本无法发现山下竟然隐藏着一个如此庞大的地下建筑。
踏进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10米距离内一字纵向排开的四座沉重铁门,每扇铁门都厚达8厘米,虽然年代久远锈迹斑斑,但仍开合自如,一旦全部关上,庞大的地下基地就完全“与世隔绝”了。在4扇大铁门后的侧面有一个只有10平方米左右装满了水管的“消毒室”。据向导称,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所有外来人员都需经过严格的消毒才能进入地下基地。
越过4扇厚重铁门,一条宽约2米的狭长幽深地道通往深处。上方一条巨大的通风管随地道蜿蜒而行,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地底深处。走在庞大的地下工程中,空气流通,丝毫不见沉闷压抑。基本完好的通风过滤设施。山体深处尚未完成的地道。
地道纵横交错如迷宫
在这个封闭的地下世界里面,重重铁门道道关卡,各种通道纵横交错,形同迷宫。据向导介绍,曾经有参观者因为好奇而脱离队伍独自深入基地深处,而参观队伍在出去后关掉了照明电源,掉队的游客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复杂地道中跌跌撞撞找不到出处,当向导发现有人掉队重新进来找到他时,这位游客已经撞得鼻青脸肿。
根据工程解密后开发者的勘探,庞大的地下工程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端部分的墙体上布满电缆、电线、管道的暗线,其中3个只有50余平方米的长形房间中竟然安装了一百多个电源插座,房中还安装了抽湿系统。
沿北端地道直走约100余米,庞大的通风管道中断,只剩下生锈的铁质支架默然挺立于黑暗之中。越过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一条硬生生在石头山深处开凿出来的地下通道豁然出现在眼前,洞中残石碎砾满地。
据介绍,该通道连接基地北门,出口设在一处平整硬化的空地处,据称为直升机停机坪所在。
南端主通道的房间则明显比北端地道要宽敞许多,其中数个大厅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当记者一行走入其中一个“会议大厅”时,还有数只蝙蝠从3米多高的洞顶疾扑而来。
南端地道尽头设有一个高约2米的水塔,水源来自岩洞中流入的地下泉水。记者沿水塔边沿的铁架爬上顶端入水口发现,塔中竟然还蓄满了一汪清水。水塔周围的岩层还有股股细流渗入,伸手一探,清凉无比。
此外,工程还在基地主体工程之外设立了两个柴油发动机组发电供使用,除输电线路外,发电机房完全与主体工程隔离,以避免将高温及噪音传入主体建筑。基地平面图
神秘工程用途众说不一
这个巨大地下工程所在的坪石镇是广东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铁路进入广东第一站就是坪石站,镇内还建有一个19股道的现代化货运站,是广东北部最大的铁路运转场;公路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贯穿镇区。三条国家级交通动脉,铁路、公路在镇辖区域内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据曾在此地生活多年的居民介绍,基地始建于1970年1月,于1971年9月突然停止施工。建设之初当地来了大量的工程人员,有军人也有民工,有关部门还在武江河边铺设了一条专用小铁路来运送各种建设材料。关于这个庞大地下工程的用途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称为铁路部门调度战备物资所用,有人称为战时指挥枢纽,更有人称为“备战、备荒”年代的遗留物。(文/图记者卜瑜通讯员吕小辉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