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仲毅
【金陵晚报报道】“今天是腊八节,免费品尝腊八粥。”昨天上午,本报金陵吆喝大赛探花之一的刘国云一边扯嗓开喊,一边热情地为老南京盛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上午6点20分,当记者赶到刘国云免费派送腊八粥的现场时早已人头攒动,一张小小的派送桌已经被赶着品尝腊八粥的老南京里三层外三层包围得水泄不通。 派送桌旁立着一个非常显眼的大标志:今日腊八节,免费品尝腊八粥。
只见老南京们一边整齐有序地排着队,一边笑着议论着自己记忆中的各种腊八粥的味道。“一提起腊八粥就让我回忆起童年时一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一位姓盖的老大爷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在得知可以免费品尝腊八粥的消息后,特地从南湖骑了25分钟的车赶来的。
“这碗腊八粥火候掌握得很好,用料也很讲究,比起当年所吃的腊八粥要强许多了。”王大妈回忆说,当年她母亲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就起床开始煮,再用微火慢慢地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全家人就围着桌子喝腊八粥。“自从母亲去世后就没有人再煮,现在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吃腊八粥了。”
6点30分,第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腊八粥出炉了。刘国云一边热情为老南京盛着腊八粥,一边端出参加吆喝比赛的架势开喊:腊八节,免费品尝腊八粥……他的这一声声有力的吆喝,又一次重新勾起了老南京童年里的记忆。
“为了准备腊八粥,我和老伴两人从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刘国云告诉记者,他派送的腊八粥分别由糯米、莲子、杏仁、红枣、松仁、花生米、核桃仁和血糯米八种原料精心熬成,尤其是花生米和核桃仁在用温水浸泡了15分钟后还一一去了外皮,这样不仅熬出来颜色好看,而且吃起来也不苦。
“之所以会想起派送腊八粥,主要还是受到《金陵晚报》举办的金陵吆喝大赛的影响和启发。”刘国云告诉记者,自从参加了金陵吆喝比赛,不仅使他一举夺得探花的头衔,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他浓厚的本土情结。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吆喝、腊八粥等一些传统的民间特色越来越少了,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南京应该有这个义务为南京的本土特色尽一份力。”刘国云笑着说,他明年还会继续派送腊八粥,使人们在品尝之余也能记住这个传统的节日。腊八节、腊八粥的由来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腊祭常于年底举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举行腊祭的岁终之月称为“腊月”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多数的腊祭都定在了十二月的戌日即腊月初八这一天,再加上当时腊祭所祀之神又正好是8位,人们就把腊日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此后,腊八之说便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腊八节。
而“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