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居民不能就地择业的产业难题背后,是城区定位长期模糊的现实;专家称通州发展关键在于能否转移北京中心城的人口和城市功能
核心提示
2006年北京区县两会业已召开,核心报道栏目今起将陆续推出区县两会“热点纵深”系列报道。报道旨在就北京各区县发展中百姓关心的行政、社会、民生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并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发表理性建设性意见。敬请关注。 专家认为,单纯的房地产,在一次性的收税后再也不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不可能带动一个持续的产业,给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本报记者李冬摄
七点钟,城铁列车驶入了八通线的第三站———通州果园车站,玻璃上密贴着一张张被挤压的脸庞。
赵玫精心抢占了车门白线边上最有利的位置:这是她能够在9点准时赶到公司的最后机会。列车停稳,靠着身体瘦小的优势,她从把门的两个男子的腋下钻了进去。
紧贴在身后的男子一只脚尖踮上车门后,再也无法迈进一步。车门贴着赵玫的身子艰难地关上了,男子和10多名焦急的乘客被挡在外面。
这是赵玫每天必须精心计算的程序:7:00,由果园上车;7:30,四惠站换乘一线地铁,再在建国门换乘环线地铁;7:55,赶到东直门换乘13号线;8:25赶到立水桥北站,再换乘公交417路北苑下,步行5分钟才能在8:55左右赶到公司。
像赵玫这样奔走于通州与市区之间的上班族,在通州还有很多。2005年3月,北京市首都发展研究所的一份不完全调查显示:“通州定居、市里上班”的上班族超过27万,紧临市区的通州,已成为一座“睡城”。
2005年12月15日,市规划委副主任黄艳向媒体披露:通州、顺义、亦庄等3个重点新城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获首都规划委原则通过。
这个规划显示:通州不再是郊区县、卫星城,而将成为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聚集新增功能、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让赵玫们欣慰的是,这个规划描绘了这样的蓝图:2020年,新城规划人口达到90万人,他们将就地在新城实现居住、工作。
27万人的“睡城”
平安夜,赵玫和平常一样回到通州靓景明居小区的家中,已是晚上9点。随着她的脚步,小区里的灯光一盏盏亮了起来。经过整个白天的冷清,这个人口密集的小区终于苏醒过来。
28岁的赵玫在两年前成为这个小区的业主,她选择这里的理由是,房子的价格便宜,而且相对来说,离市区较近。来到这里之后,她发现,小区里有着大量像她一样“早出晚归”的人。
“上班族已成为通州居民的主体。”北京市首都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梁昊光介绍,调查显示,他们多数有着和赵玫一样的特点:户籍为外地,20至30多岁,以文化、教育、体育产业等为主业,在市内工作和消费。
只有两根蔫蔫的黄瓜,一个鸡蛋,赵玫关上了冰箱的门。通州百货、华联、国美等几个最大的商场依然保持了晚上7点关门的旧习,晚上想买件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简单对付过晚餐,赵玫打开了电脑,清脆的提示音和不时晃动的QQ头像让房间里顿时活跃了许多。
“各位GGJJDDMM(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通州哪里卖毛线呵?急!”“通州哪儿有打篮球的地方啊?跪求呵。”……这样的帖子总能得到热情的回应。
“和突然剧增的外来居民相比,通州能够提供的配套服务设施却少得可怜。”梁昊光说。
2005年12月29日,贺岁片《无极》在市内已经放映了17天,通州电影院前仍未挂出海报。一位工作人员说:“(2006年)1月的档期还没有排上这部电影”。这家通州惟一的电影院只有一个可容纳130余人的小影厅。
通州仅有的一个图书馆藏书仅为20.2万册,基本看不到新书,每年购买新书的预算只有20万元。
游泳是赵玫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但到了通州,才发现,这里惟一的一个标准游泳池是潞河中学游泳馆,每天要等到下午3:30学生下课后才向社会开放。通州区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区只有1座体育场、3座露天灯光篮球场和2座网球场。
12月12日,刚从市内搬到通州通惠南路居民王磊赶到网通公司申请电话,却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他被告知:不能安装,没有线路了,要等别人退掉电话才能装。另一名申请者说:他已经跑了十多趟,到现在他前面还排着十多个人。
通州尚无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潞河医院是通州最好的综合医院。“说白了,我们就是基层的县医院,看病的多是十乡八里的村民,真正的城镇市民闹个病都跑到市区大医院了。”潞河医院一位医护人员介绍。
通州区统计年报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75人、床位3.26张,不及北京市的一半。
和中心城相比,外来居民的子女面临着教育更高昂的投入、更低劣的教育质量:通州信息网的数据显示,全区36所中学,主要居住区只有一所市重点和一所区重点,小学也难得一见。
“除了提供住宅,通州几乎无法提供其他任何服务。”北京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宏说:从一定程度上讲,通州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睡城”。
产业留人?
如果当地居民能够就地居住、工作,“睡城”之困就能解开,这也正是此次通州新城规划的要点之一。
如何把居民“留”在当地?规划确定的途径为,聚集相应的产业,创造充分就业和创业机会。
5个月前,通州果园一处办公楼里,通州新城规划正式开始,负责此次新城规划是通州区新城规划编制办公室。
“规划已经报送市里,尚未正式通过。”区委一位官员说。
这份未经公开的规划送审稿显示:新城总面积为155平方公里,由宋庄、潞城、张家湾3个地区组成。
送审稿将新城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
送审稿明确新城的产业方向:发展、提升区域商贸、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拓展、延伸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专业会展、出版交易、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
通州拥有郊区县中最佳的区位和惟一的一条城铁,无疑具有相当优势。梁昊光披露:“每次市领导讲话,都是‘通州等新城’,可见,3个重点新城当中,通州排在第一位。”
“但最有利是通州,最难的估计也是通州。”梁昊光发表这样的看法:通州依靠提升现有产业实现当地居民就地就业,疏解中心城人口、功能,是非常困难的。
赵宏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通州区3次产业的结构为:10.2:47.7:42.第二产业占第一位,显然这是无法满足综合服务中心的定位的。
农业上,蔬菜种植等产业,规模较小、层次低;工业也以技术含量较少的汽车零部件为主,附加值较低;商业上,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属于比较典型的市郊县域商业的特征。
通州规划“文化产业基地”的定位还面临来自财大气粗的朝阳区的竞争:梁昊光披露,朝阳已决定在未来的央视周围开发“传媒产业园区”;通州与北京市区的半道上,一个以“特色文化”为产业定位的村落正在高碑店兴建。
遍地开花的房地产被认为是通州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隐患。
2005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通州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52.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3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0.4%、62.9%,分别是全市增速的6.8、6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年,通州商业营业用房新开面积仅有18.1万平方米,办公楼新开面积为0.陈秀山认为:单纯的房地产,在一次性的收税后再也不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带动一个持续的产业,给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
梁昊光的调查还发现:按照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的标准计算,通州现有商品房可以居住110万人口,但目前真正入住的只有30多万人,其余大多数现房均为房产投资者购买,“这种状况可能会给通州未来的经济走势埋下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中央行政办公区渐行渐远
在拉动当地产业和就业方面,民间盛行的“中央行政区外迁通州”的传言曾被赋予了特殊的分量。
“很明显,如果有这么多的部门天天到通州上班、坐车,附近的交通、医院、文化等基础设施的规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通州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认为。
在北京的规划过程中,一直有专家力主外迁方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理论与历史名城研究所所长赵燕菁曾断言:“没有中央行政职能的调整,就不可能有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他提出的设计方案是:通州定位为行政办公中心,主要为首都的国际和国家功能服务。
2005年4月公布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曾带给通州的居民一些希望。规划指出:北京将调整优化中央行政办公用地布局,在“通州潮白河与北运河沿线的地区预留行政办公用地”,“积极引导北京市行政办公”。
“这是一个模糊的表述,实际上是一种引导,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和实施步骤。”陈秀山对此并不乐观。
随后,建设部也证实称:尚未对此事展开任何讨论或研究,近几年内,政府东迁也不太可能进入政府议事日程。
此次《通州新城规划(送审稿)》明确新城的功能之一为:区域服务中心。
“这个定位明显变低了许多。”陈秀山称:从概念上讲,“区域“仅指通州辖区及部分周边地区,而《总体规划》中确立的是‘通州为中心城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北京中心城中央行政办公的职能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
梁昊光认为,这一前后变化反映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复杂:北京市几乎不可能对中央单位的行政办公进行规划。
市级行政办公的外迁也有相当难度。梁昊光披露:当初,专家们曾设想将北京市工商局迁至通州,但不久,市工商局就搬到海淀工商分局大楼内挂牌办公。
2005年3月,北京市卫生局等14个委、办、局迁至二环以里的宣武区中环广场办公。这一规划外的变故让通州行政办公区的设想渐行渐远。
梁昊光披露:实际上,“行政办公”基本上不提了,现在提的是“商务办公”。但是,“没有了行政办公,以专业会展、金融等为定位的高端服务业为谁服务呢?”
有待确定的新城远景
“新城建设的成败在于它能不能转移中心城人口和城市功能。”陈秀山认为:如果无法实现,则和此前的卫星城的定位没有什么两样。
陈秀山认为:“和‘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相比,‘区域服务中心’的定位规划是最难的,也是最能体现新城的成败的地方。”
但是,在《通州新城规划(送审稿)》中,对于“区域服务中心”的描述也是最“虚”的。
“新城如何为中心城提供综合服务往往不是通州说了算的。”陈秀山披露:新城规划时,专家就提出,规划应由北京市政府主导,而不应由通州区制定。
陈秀山认为:如果现在还不能确定,宁愿慢一些。可以考虑把行政办公的区域留出来,先把医院、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搞起来,再吸引行政办公过去。
陈秀山还有另一种担忧:行政办公区域多是寸土寸金之地,面对一个极不确定的可能性,地方官员能不能在引资的冲动下保持冷静是一个问题。
“如果不管产业合乎不合乎高端服务的门槛,都变着法子上。一旦聚集了大量一般性产业,新城就成了夹生饭。”《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010-960963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