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核心提示
碳纤维,在国际上被誉为“黑色黄金”,它继石器和钢铁等金属后,被国际上称之为“第三代材料”,因为用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且超轻、耐高温高压。制造航天器就需要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而这只有少数国家才能做到。不久前我国发射“神六”,碳纤维就立下了很大功劳。
随着碳纤维在高科领域里地位的不断上升,它的价格也直线上涨,目前日、美等国的碳纤维在出产时的成本价格每公斤不过1000元人民币,可到达我国时,价格却已是3600多美金每公斤,而且现在还越来越呈现出了一种“有价无市”的行情。
我国的碳纤维事业为什么能够发展到今天?许多外国专家一直不解。1月7日,记者赶到大连采访了被称为我国“碳纤维之父”萧忠渊,他首次披露了一些制造碳纤维的内幕。
我国研制碳纤维第一人
萧忠渊是地地道道的大连人。早在1993年,他就主持设计了向英国和美国出口的火车轴生产线,而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火车轴却有相当一部分是要依赖进口的。
2000年,萧忠渊又亲自设计安装了具有自主科研能力的国内第一条碳纤维生产线,并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鉴定。现在他所在的大连某企业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碳纤维产业化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国内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一位。2002年3月,大连市科技局以“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等字样,在国家科委印制的“科技成果鉴定书”上盖上了大印。
紧接着,中国“碳纤维之父”、“碳纤维掌门人”等荣誉落在萧忠渊的头上,美国总统的科技顾问大维诺尔博士将萧忠渊说成是“中国的爱迪生”。
他“嫁”给了“黑色黄金”
采访中,萧忠渊不愿谈他为研制碳纤维是如何废寝忘食,如何攻克技术难关。记者于是转向了萧忠渊的老伴。“唉!我嫁给了他,可他却‘嫁’给了碳纤维。”萧忠渊的老伴告诉记者,为了请专家对他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一次萧忠渊在自掏腰包把专家送上飞机后,自己口袋里竟只剩下了7分钱,当时公共汽车的车票是一角钱,这个被3分钱“憋倒”的“英雄汉”,只好步行七八公里从机场走回了家。
现在,萧忠渊患有心脏病不能出门做过多活动,但他一直保留着一个习惯,每天在家里进行各种研究,制作一些器件和模具。记者在他书房里的板台上看到,到处是一道道或深或浅由工具划出的沟痕,而他的书房和书柜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微型的车间,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半成品和成品。
“对不起国家的事我不干”
在萧忠渊的名片上印着“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辽宁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等一连串社会职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只有上面我的手机号不是真的。”萧忠渊解释说,“这个电话我不敢开,因为找我的人太多了,我就想安下心来搞点硬东西出来,别的我不想。”萧忠渊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国家考察时,有人找到了他,说只要他同意留下来,提出的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我的根在中国,我是个中国人。”萧忠渊对记者说,“我不可能答应他们,我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八个,我们穿的衣服和盖的棉被都是党和政府救济的……1976年,又是国家把我送到了湖南大学材料系……所以,对不起国家的事我不干……”说这话时,萧忠渊的眼眶几度湿润。
“奇人”的神奇还在继续
说萧忠渊是个“奇人”不为过。以年产量200吨左右的碳纤维为例,他自主研制的生产线在用电方面的指标要求是400千伏安,一年下来,附属材料费不超过150万;而美、日同类生产线的用电的指标是2250千伏安,一年的附属材料费则高达1000多万元。
另外,即使是一些国家出口到我国的品质很低的碳纤维原料,萧忠渊都能用这些原料生产出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差无几的高强度、高性能碳纤维。
“其实,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碳纤维在民用领域的作用更大。”萧忠渊告诉记者:用碳纤维原料制成的取暖器更省电,热量更高;用碳纤维原料制成的水管加热模和地面及墙壁,可以节省很多的供暖费用;用碳纤维原料制成的车体,可以减轻车辆很大一部分重量。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萧忠渊已开始动笔,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果毫无保留地写成一本书,萧忠渊说:“我打算让这本书成为大学里的教材。”记者于江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