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中国有多强
不光比“块头”有多大 更要比效率和耐力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曹鹏程 环球时报驻美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何 筠 常 喆 环球时报记者 程 刚
21世纪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 关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上历来是众说纷纭,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日本(第七位),居世界第六位,整体实力远低于美国,仍属于国力次强国家,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分列第二至第五。
国家强弱更多取决于综合国力
在当今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强弱不单取决于其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更取决于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是研究主权国家总体力量的一个复杂概念。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构成要素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按照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所学者黄硕风的说法,综合国力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综合国力的定量研究基本上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力方程”开始的,其中以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克莱因提出的克莱因方程最为有名。克莱因曾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和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局局长,后来的种种综合国力计算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克莱因方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克莱因把决定综合国力的因素分为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部分,后来的硬实力、软实力之说便由此而来。总体来看,以资源、经济、科技、军事为主的硬实力是有形的国力,是基础,而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凝聚力、国家动员能力、政治社会体系、教育、外交影响力等软实力则决定了硬实力的有效发挥程度。
国际著名的综合国力研究机构有美国的兰德公司、乔治敦大学、日本综合研究所等。据黄硕风介绍,除非发生像苏联解体那样的剧变,一般而言,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在短期内变化不会太大,所以一般的研究机构都是隔几年才进行一次综合国力的总体评价,基本上都只评价世界的10至15个主要国家。
中国实力,既有提升也有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具体测评了各国国力资源、经济力、政府调控力、外交力和军事力,并且考虑了各类力量比例的协调性,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及韩国10个主要国家进行了综合国力实测。国力资源由5个部分构成:科技力、人力资本、信息力各占25%的比重,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分别占12.5%的比重。经济力则由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GDP增长率综合决定。政府调控力的评分中,政府绩效占80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水平占20分。评价军事力时,考虑的方面有军费投入、核弹头数量、军队人数、武器出口占世界军火市场的比重。在外交力方面,评价的项目包括外交倡议力、有无盟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周边关系、经济军事援助力和外交独立性。
在具体的各项评价中,中国的GDP增长率无疑是最突出的,其带来的GDP总量提高也相当显著。就国力资源而言,中国列第一的是人力资本,因为中国劳动力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与人们印象一致的还有中国外交力的总体评价有明显的提升,对政府绩效的评分,中国也表现不错,排在第三位。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看到了中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从不足方面来看,中国和发达国家最为明显的差距是在科技力上。中国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在GDP中占的比重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考察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重要指标,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政府在公共教育和公共卫生上的投入也不令人满意:中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3.3%,稍好于印度的3.2%,而发达国家都在5%以上;中国的公共卫生投入占GDP的5.8%,稍高于韩国,而发达国家的同一比率普遍在8%以上。与此相关的一个内容是,中国的劳动力数量虽然世界最多,但劳动力素质却有待提高,中国的文盲率仅比印度略低,而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0个国家中排在最后。在政府绩效中,对中国的法律环境评价很低。在中国比较自豪的经济发展中,中国资本市场问题最大,评价结果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最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正是比较客观地看到了中国在综合国力上的这些差距,最终的评价结果才是第六,而不像兰德公司那样高估中国。兰德公司近期得出的评价结果是:中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不相上下,仅仅落后于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