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榜
最重拳出击新闻
为对非法采矿行为快查快究,快捕快诉涉嫌非法采矿犯罪案件,我省还将建立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机制,即提前调查取证,采取侦查措施,提高惩治非法采矿犯罪的效率。 同时还将成立打击非法采矿领导组,追究违法采矿者的刑事责任。此外,政府将严惩“黑后台”、“保护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入干股”等犯罪行为。本报1月4日报道
最独具慧眼新闻
泽州县北义城镇黍米山村北面的山坡上,晋城市泽州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发现40多棵白皮松,这是一种名贵树种。这片白皮松中最大的一棵高达10米,树围1米有余,最小的也有四五米高,像这样成片生长的白皮松在北方实属罕见。本报1月3日报道
最欲罢不能新闻
在婚纱影楼,交了定金再退不出来,拍照时选择服装、定妆水、首饰及捧花都需要消费者再掏钱。装相册时,是把预定数量的照片共放在两本相册中。没有收费标准,商家一年四季都在以打折的手段吸引顾客,想想一辈子就这么一次,绝大多数消费者妥协了。本报1月3日报道
最知恩不报新闻
临汾市尧都区75岁的王文成老人,8年资助吉林省孤儿兄妹马玉、马彤(化名)两人求学,期间寄出几十张汇款单,总金额达到27000余元。目前马玉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令老人寒心的是,自2005年年初他寄出最后一笔钱至今,兄妹俩再没有一声问候。本报1月5日报道
最好事难为新闻
在外经商的忻州人李晋民,决定自己出钱抢修保护破败不堪的秀容古城古财神庙。起初得到忻府区政府的同意,正式颁发了委托书。经过一年多时间,古财神庙修复、保护工程在李晋民等的积极奔走下开始动工,但因古迹东面的忻府区氟骨病医院的安置让施工叫停,忻府区政府撤销委托李晋民开发财神庙的委托书。本报1月5日报道
从无到有
我省建立行贿“黑名单”
我省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软硬件建设已经完成。1月1日起,在我省11市及一些有条件的县区检察院,即可向有关部门提供查询。“行贿犯罪档案”,限于建设、金融、医疗、教育和政府查采购5个行业或领域,时限是自1997年以来的所有行贿犯罪(以法院判决为准)记录。该查询系统不对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开放。本报2005年12月31日报道
全省高速路收费“一卡通”
我省高速公路实现了联网收费“一卡通”,目前得大、汾离、太长、长晋、晋阳等高速公路已顺利并入全省联网收费系统,我省将成为全国继浙江省之后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第二个省份。本报1月1日报道
交警配枪上岗
在《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中,允许执勤交警配备枪支、防弹衣、防弹头盔等。实施首日,省公安厅交管局有关负责人向部分基层民警配发枪支,全省此次配发枪支的试点为太原、长治两地的交警。本报1月2日报道
出国打工遭损失企业备用金来赔偿
从现在开始,当企业无力赔偿劳务人员的损失时,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动用企业备用金及利息,对打工人员进行赔偿。据了解,备用金由企业交纳,交纳标准为:派遣各类劳务员,100万元人民币;派遣相关行业劳务人员,20万元人民币。本报1月4日报道
新闻表情
喜:
我省7类26项“遗产”入围
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1月3日起面向社会公示。其中,我省有7类26个项目入选。该名单是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1315个项目进行审议后筛选而成,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十大类。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据了十大类中的7个类别,杂技与竞技、传统医药、民俗3类中空缺。本报1月5日报道
怒:临汾地税局恃权摊派黑挂历
税务局规章制度上也清楚地写着:不准向纳税户乱收费、乱摊派、乱拉赞助。然而,在临汾市尧都区一些企业却以每本45元的价格“买”到了一批特殊的挂历,这种挂历来自管辖的地税所,尧都区地税局共有6个分局9个地税所,管辖着两千多家企业。本报1月5日报道
忧:家政服务百病缠身
租赁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屋,在各大媒体长期做着分类广告,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会带着几块抹布来到客户家中。付费标准完全靠客户和家政公司讨价还价而定。有的做了服务没有收到钱,有的服务没到位客户不满意。律师建议家政公司最好和客户、服务工之间签订一定的合同。本报1月5日报道
暖:众老师爱心留住特困生
太原十一中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二特困生王建雄父亲去世,尽管已经享受到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可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连上学的生活费也掏不起了。无奈之下,王建雄瞒着母亲,悄悄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学校6名老师自发捐出3000元钱,要帮他完成学业。本报12月31日报道
数字
千分之二
太原市失业保险中心与欠费大户签订协议,责令限期交纳。对于逾期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本报1月2日报道
8%
从2006年1月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一律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本报1月6日报道
2/5
水利部近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山西人均用水量在全国排最后一位,仅168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用水量的2/5。本报1月6日报道
12种
复方甘草片等12种常用药品已通过验证,将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今后,消费者购买这12种药品时必须持有医生处方。本报1月5日报道
19人
新年第一天,因打击私挖滥采不力,4个黑口子关闭不达标,灵石县政府处理了19名公职人员。本报1月4日报道
68亿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19时30分,我省全部工程清欠额达到68.1689亿元,为拖欠总额的86.25%,超额完成了2005年工程款清欠任务。本报1月5日报道
980万元
农行阳泉城区支行两名职员挪用公款多达980万元,被阳泉中院以挪用公款罪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6年,并处罚金1万元。本报1月3日报道
10000户
省残联组织的慰问组将慰问全省的119个县(市、区)10000户,慰问的家庭数量为历年之最。这次省残联将给慰问的贫困残疾家庭每户发放300元慰问金,各地将参照这个标准执行。本报1月6日报道
面孔
解黎明
今年81岁的解黎明老人,是临汾供电分公司离休干部。离休后,她多次走进贫困山区,把有限的工资捐助给山里的孩子们;她不但认领了15个“子女”定期资助,而且每看到报纸杂志上报道贫苦孩子的故事,都要解囊相助。2000年7月1日,她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题为《为社会献一份爱心》的承诺书,承诺每年“七一”都拿出2000元捐资助学,直至离开人世。1997年至今,她已捐资助学97人次,捐出4万余元。她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看着孩子读不起书,我们心里难受啊。捐助使我这个老太太不再孤单,捐助使我和这个社会融为一体,重新焕发了生命的热情。”本报1月4日报道撰文:本报记者赵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