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宗泽
在国际生态环境的大转换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向世界贡献市场、产品和资本,还要向世界贡献思想。中国外交将在国家硬实力增强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建设。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在国内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对外致力于共同安全、普遍繁荣和建设“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无疑是近来中国外交的一个最响亮的关键词。中国领导人自2005年以来,多次在国际场合阐述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它折射出中国外交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看法。胡主席说,我们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当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2005年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说,“和谐世界”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北京正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国际外交大舞台。这一舞台,因“和谐世界”理念的实践而散发出祥和温馨的迷人魅力。在北京钓鱼台芳菲园,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中断一年多之后重新恢复,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了《共同声明》。中国与美国在北京举行首次战略对话。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英、德等国领导人和美国总统布什云集北京。
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中俄举行了“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及其观察员应邀派员观摩。2005年9月1日,中国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不仅对中国军控基本主张与政策取向的介绍更为全面、客观、详细,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大大增加了中国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问题上的政策透明度。
一位西方驻华外交官敏锐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并感言,华盛顿不再是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惟一的中心,北京正在成为另一个观察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日益重要的窗口。一段时期以来,西方一些重要外交决策者一上任都要到北京调研或进行“熟悉情况之旅”。
中国积极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采取切实行动,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共有利益,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2005年12月14日,备受瞩目的首届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开放包容,实现互利共赢”的讲话。温家宝说:“中国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将继续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致力于发展与本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与美、俄、欧、印等大国力量之间的关系都有新的提升,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到进行“战略对话”。中美、中俄、中欧领导人频频聚首,高潮迭起。除了中美之间有战略对话外,中俄之间有安全战略磋商机制,中欧、中日也启动了战略对话机制。这些新举措有利于共同构筑一个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此外,中国通过多边机制或国际组织与其他大国保持沟通和互动更加明显。2005年6月底至7月初,胡锦涛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及在英国举行的“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对话会”。胡主席还出席了在印尼举行的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的大会,与亚非领导人共话亚非合作。
中国崛起撬动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传统板块,为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剧变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国需要更明确地向世界阐述自己的战略意图,以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和误判。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是如何走上和平发展这条道路的,今后将按照什么方向继续向前发展,以增加中国未来走向的战略透明度。
中国是在不损害当前国际秩序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这个国际秩序也为中国的发展预留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中国不是国际秩序的颠覆者,而是建设者。中国既是“和谐世界”论的创造者,也必将是主要实践者。
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外交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