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本报讯 记者陈晓璇报道:在火车站,丢了钱包买不起车票回家怎么办?为此有市民提出,春运有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为何没有“旅客应急救助基金”,解决旅客的燃眉之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火车站常常遇到因钱包丢失,或其他原因导致身无分文,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起的旅客。在火车站执勤的民警小刘说,有时看到此类遭遇的旅客挺可怜的,会卖个盒饭给他们吃,但一般不会给钱。“主要是担心诈骗”。
据了解,早在2002年,沈阳锦州葫芦岛车站便成立了全国首个“旅客应急救助基金”,由民警自己筹集基金,推行“有借有还循环式”的救助,旅客在候车期间因钱财丢失、被盗等原因无法继续旅行,或者突发疾病急需救护治疗可以从中受益。三年来有200多名外地旅客在“基金”的帮助下顺利返家,可遗憾的是,总共只有21人按照约定返还资金,遭遇“诚信尴尬”,基金早已无法正常运转。
有应急救助基金固然好,可成立应急基金谁来出钱呢?怎么界定哪些人是救助对象?基金如果不能“回笼”,怎么循环救助下去?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梁博士认为,设立“旅客应急救助基金”的想法有价值。但首先要界定的是,能获得应急救助基金帮助的应该是来广州办事或寻亲未果、身无分文的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不应该在此列。
基金管理机构授予的帮助,最好是车票等实物形式。帮助前,基金管理机构必须与其所在单位联系以核实身份,并获得对方承诺后,才实行帮助,以免可能发生的诈骗剧。受助者返家后,机构能够通过其有效的联系方式,获得资助款的返还。
至于谁来出钱成立应急基金,有关人士建议,最好是由民政部门来设立,民警自己筹集基金的能力很有限,难于维持且缺乏约束力。 上图:到昨日为止,广州火车站返乡旅客已达8万人次 本报记者 朱文海 摄
(日京/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