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广州文化让不少人为中大、粤剧的落选深表遗憾
本报讯 记者童雯霞、曾璇报道:中山大学与陈家祠争夺“广州文化名片”一战,昨晚11时终于分了胜负,陈家祠以32万多票一举夺取了这张备受关注的“名片”。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博物馆)馆长黄淼章认为,陈家祠与众不同,是广州标志性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城市文化名片的评选要慎重,陈家祠像陈年的酒,愈久弥香。”
票选结果难言胜负?
本次“广州城市名片”征选活动中的逾70万张选票中,有近63万票是对准“文化名片”而发,最终陈家祠以51.96%的支持率夺魁;得到近23万张选票的中山大学居次;粤剧的票数也达7万多张,支持率超一成。有意思的是,短信投票结果却刚好倒转:粤剧第一,得票率达47.5%;中大次之,占31%;陈家祠票数则刚过两成。对于陈家祠的最终胜出,黄淼章认为这个结果含金量很高,“感谢广大市民的支持”。
一度激战几多“口水”
在“文化名片”争夺战的背后,是“究竟谁更能代表广州文化”的深层思考,对此,网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口水战”留言多达1450条。有学者指出: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一代代中大人致力建设的兼容并包、务实严谨的治学风气,正是岭南文化与学术的象征。“难以想象没有哈佛的波士顿,没有北大的北京。”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认为,名校是城市文化沉淀的反映,有足够历史文化底蕴的高校,又对城市的文化有支撑与辐射作用。网上的激烈争鸣,正好说明广州的“多元”与“丰富内涵”,难以用一张“名片”、一句话来概括。众多支持中大的网友们都从“发展观”的角度详述了选择的理由:“陈家祠只能代表着广州的过去,但中大不但能代表过去,还代表着广州文化的未来。”
网上质疑一一回复
不少网友质疑,一座曾经的家族祠堂能否担当得起广州“文化名片”的头衔?黄淼章介绍说:陈家祠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拥有“七绝”(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堪称宏伟瑰丽的建筑工艺宝库。他举例到,陈家祠主体建筑的6幅巨型砖雕无论规模还是雕刻技艺,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在全国也属罕见;还存有广东规模最大的石鼓、最大的门神、最多的“福”字及广东地区独特的灰塑……黄淼章认为,陈家祠虽是供奉陈氏祖宗的祠堂,但这里是文化的启蒙地和传播地。科举制度废除后,陈氏书院先后办过实业学堂、广东公学等,成为近代民主、自由、科学思想的传播地之一。网上曾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访穗既到中大演讲又到古祠参观为据而争论不休。黄淼章说,这其中还有段“古”。施罗德旋风访穗时,并没打算为陈家祠题词。可是观后施罗德兴奋不已,欣然题词:“这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粤剧票少令人遗憾
不少老广州则为粤剧的落选感到失落。长年研究古代戏曲的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对粤剧票数不高不无遗憾。他认为,上网投票的多是年轻人,虽然这些年民间的“私伙局”还很兴旺,但离年轻人确实远了,曾被喻为“南国红豆”的粤剧也在随着其它传统文化逐渐衰退。(日京/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