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拿着名誉教授的聘书,刘勇无比自豪。本报记者夏显虎摄
本报连续4年追踪报道推动濒临失传的梁平年画起死回生,如今受到各界关注
本报梁平电(记者夏显虎)47岁的刘勇做梦都没想到,作为一名制作梁平年画的民间艺人,能进入大学给莘莘学子讲课!而且,他还因为在年画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聘为大学名誉教授!
刘勇昨天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重庆晨报连续几年的呼吁,曾经辉煌一时的梁平年画可能已经无人问津,而且,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耀。
年画传人奋起抢救
刘勇是梁平县红旗中学的教师,也是梁平年画的传人之一。很早的时候,刘勇就接触到梁平年画,并逐渐掌握了年画的制作技术。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刘勇认为梁平年画不再受关注,专心教书去了。
本报关注梁平年画的连续报道,让刘勇重新拿起了雕刻刀,拿起了画笔。同时,4年来,刘勇还花费了大量时间,走进民间,调查、抢救梁平年画的种种资料,搜集尚存的宝贵画版。
在抢救民间资料的同时,刘勇还创作了大量新年画,其中,部分作品获得了全国性大奖,梁平年画逐渐引起美术界的注意。
民间艺人成为教授
2004年夏天,一批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专程来到梁平,向刘勇学习梁平年画创作,虽然才短短10天时间,但刘勇兴奋不已。大学生们的到来,再次坚定刘勇抢救保护梁平年画的信心。
2005年暑假期间,西南大学的10多名美术专业学生,也来到梁平学习年画创作,刘勇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梁平年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但让刘勇意想不到的是,上月12日,刘勇应四川美术学院的邀请,在该校向200多名大学生讲授梁平年画创作技术,并受到热烈追捧。上月28日,刘勇应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邀请,到该校给300多名美术专业学生传授梁平年画技法,同样受到热烈追捧。演讲结束后,重庆师范大学当场授予刘勇名誉教授证书。
“我做梦都没想到,一个搞纯民间艺术的,居然能走上大学讲台,能成为大学教授!”刘勇说。
本报连续四年呼吁梁平年画终受关注
梁平年画运用木版套色和手绘相结合,构图饱满简洁,人物造型朴实敦厚,手法夸张,身体左右横式发展,人物重心低,显得粗壮结实,有一种横向的张力,威武仪态,震撼人心,但现在已逐渐地失去市场。
2001年,记者到梁平县采访“梁平三绝”(竹帘、灯戏、年画),发现梁平年画这一艺术奇葩几乎已经无人问津,就连梁平年画的传人之一刘勇也沮丧地说,没有市场需求,这玩意怕是死定了。
经过详细的采访和周密的策划,2002年6月,本报连续报道包括梁平年画在内的梁平三绝面临的艰难命运,引起各界关注。此后本报一直呼吁关注梁平年画,终于促使它焕发出往日的生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