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 昨天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雄壮的乐曲声中,胡锦涛向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奖励证书。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体代表、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出席大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七位院士已荣膺这一奖项。
■相关新闻
自然科学一等奖再空缺
继2004年度之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又一次出现空缺。在昨天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等38项成果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出现空缺。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出现空缺的原因是国家级科学奖励的评定有严格的程序,没有达到法定票数,奖项都是宁缺毋滥的。
本报记者 郭鲲
■大奖得主简介
“气象诺贝尔奖”得主叶笃正
叶笃正,1916年2月生于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叶笃正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的应用。
叶笃正赢得的荣誉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叶笃正还获得了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第48届IMO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肝胆外科创始人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吴孟超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90年代,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著作《肝脏疾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对话叶笃正
大奖得主担心大气变垃圾箱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
获奖在意外和不意外之间
记者:今天获得这个最高奖您感觉意外吗?
叶笃正:在意外和不意外之间吧,意外的是我感觉与自己做的工作成绩相当的科学家,哪怕是我们同行的科学家都有不少,但是自己获得这个奖了。至于不意外呢,我们气象学研究有一个非常优秀的队伍,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不小成就,而我很幸运,就是其中的一员。
担心大气变得像垃圾箱
记者:国家在给您颁奖时候列出您的几项主要科学技术成就,您自己认为哪一方面最引以为豪?
叶笃正: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还有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主要都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我自己感觉用处比较大的还是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块。就比如说全球变暖,这已经不再是科学问题,还牵扯到政治、社会以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的空气不是垃圾箱,大家都往里面乱扔东西,万一有一天真的膨胀了,那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将出现难以估计的影响。
称道电影《后天》的主题
记者:去年有一部美国电影《后天》,讲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最终造成了又一个寒纪到来,您看过吗?
叶笃正:我看过,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但是从我们气象学的眼光看,这部电影太“厉害”了,真实的情况不会像电影那么厉害。但是这部电影讲的问题是对的,而且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值得各方面的关注。
受钱三强所劝才搞气象
记者:您是怎么开始气象学研究的?
叶笃正:我本来是学习物理学的,但是钱三强那时候劝我,这么多人学物理,你还是搞气象吧,气象更实用一些。呵呵,就这样我开始做气象了。最开始也就是做一般的气象预报,后来先在中科院地球物理所下的大气实验室工作。大气实验室独立成为大气物理所后,我又在大气物理所工作。但开始气象学专业研究是在美国留学的时候。
记者:您这次获得了500万奖励,考虑过怎么使用吗?
叶笃正:按照规定,这500万中的450万由单位决定使用,我想会用于大气物理学的研究工作。还有50万元目前我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本报记者 郭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