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历史文化墙前,一些市民流连忘返。
麻石路面恢复了清末民国初年的风貌
昨日,长沙著名历史街巷——白果园巷改造完毕。
白果园巷南起人民西路,北至苏家巷,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巷。
白果园巷改造的完成,星城长沙再添美丽景观。
景观一:历史文化墙
走进历史街巷白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入口东侧墙壁上的仿铜历史文化墙。据长沙拓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谷良介绍,文化墙主要反映《湘江评论》创刊、印刷与长沙和平解放两个重大事件。
文化墙的右半边是“湘江评论”,毛泽东正与风华正茂的几个同学,站在编辑《湘江评论》的修业学校门前“指点江山”。再往右,则真切地表现长沙市民的生活状况。文化墙的左半边是“长沙和平解放”,主人公程潜和陈明仁是对长沙和平解放有重大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程潜和陈明仁的左侧为著名的“授旗仪式”,右侧为“长沙市民欢迎解放军进城”。
景观二:古朴街巷
改造后的白果园历史街巷,基本恢复了清末民国初年的风貌。原有的麻石路面,按照原来的模样进行了保护性恢复。两厢建筑按照清末民国初的风格进行了仿古改造:现在的白果园,所有墙壁为青砖白灰墙,所有的瓦为琉璃小青瓦,所有的大门均为仿古石库门。
白果园街巷的右墙壁上安装了一排怀旧壁灯,壁灯之间镶嵌着诸如“老泉别径”(白果园的旧称)、“《湘江评论》旧址”及“名人公馆分布图”等,游人仔细游览,可窥见白果园小巷的基本情况。
景观三:公沟遗迹
街巷中还保留有晚清时期长沙八大公沟中的第七大公沟。八大公沟古称“御沟”,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为长沙古城8条自东向西通往湘江的排水沟。
本次改造白果园也彻底改造了第七公沟。第七公沟全长35公里,主沟起自都正街,经永庆街、丰盈里、白果园、化龙池、大古道巷、晏家塘、南门口,沿西湖路南侧入湘江。
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围绕第七大公沟遗迹的是仿古花园。花园中有仿古假山和仿古休闲亭,栽种着白果树、罗汉松、黑松、桂花树、樟树、杨梅树、铁树等树种。但树下并不是有水的沟渠,而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旱河。本报记者斯茅庚文/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