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来论
去年年底,市民刚从油荒阴影中走出,又面临气价飙升。幸好,物价部门及时采取措施:2005年12月21日,广州市物价局提出“呼吁价”,呼吁有关企业在“双节”期间把瓶装液化气价格控制在95元以内;次日,深圳市物价局出台“协调价”,要求各方把气价协调在96元/瓶。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说的是“纯气价”,我就在“送气费”上做文章。于是,气价仍然走高,百姓到手时要支付的“过硬价”突破百元大关且有继续上升的势头。
和水电交通类似,燃气价格是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它们都属公用产业,对于相应价格的监督,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或用胡萝卜给予必要但不是随意的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或用大棒对违规违法行为给予重罚。用过硬的两手来保障市民的基本需求。令则行,禁必止,尽量少用“呼吁”、“协调”这种不软不硬的手段。
“煤气涨价了,煤气卖疯了”。这是《南方都市报》1月9日A08版的头条标题。有人认为,“老城区居民重新用回蜂窝煤的现象很正常”。因为有居民认真算了一下,不用煤气改烧煤,每月可省100元。可是,当我们在广州乘坐舒适的地铁、出地铁抬头再看地上高耸入云的标志性建筑后,竟然发现有的家庭要弃用现代化的煤气炉而回归烧蜂窝煤时,是否应该承认,我们城市建设的理念有些不够完美。
任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