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泰斗神刀医师各获500万大奖
胡锦涛向获奖两院士叶笃正吴孟超颁奖,并发表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讲话
2005年度国家
科技大奖颁发
综合新华社电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90高龄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和84岁的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会上被授予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并各获奖金500万元人民币。
胡锦涛在会上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二00五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胡锦涛向叶笃正、吴孟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现任中科院特邀顾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他还是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现为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颁奖结束后,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胡锦涛强调,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国务院组织2000多名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胡锦涛强调,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完成这项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最后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中国2005年度另四项国家级科技大奖也同时揭晓: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38个项目获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8项,二等奖218项;五位外国专家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除2004年度空缺外,此前已先后有七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计算机应用专家王选、物理学家黄昆、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地质学家刘东生和航天专家王永志。
“风云”“肝胆”两相照
叶笃正:终结“风云难测”时代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终结了中国“风云难测”时代的是国内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叶笃正先生。2003年5月28日,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荣获国际气象界的最高荣誉——“国际气象组织奖”。
1916年出生的叶笃正与中国的第一份气候记录同年。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叶笃正组织并领导我国气象学界开展气候变化的研究,参加全球变化科学组织(IGBP)的创立,贡献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科技工作如同一出需要众多演员协调表演的戏剧,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叶笃正说。
叶笃正(90岁)
1916年2月生于天津市,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科技成就: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运动适应尺度理论等。
生活细节:
不喜欢学生一味说“是”。谈工作时习惯让对方先讲,说完自己的想法后,叶笃正会温和地告诉对方,“希望你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会很高兴”。
喜欢跟年轻人打成一片。
喜欢金庸。叶笃正认为金庸“懂得历史”,他很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只要不刮风下雨,他就会和夫人一起在小区里散步,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
吴孟超:肝胆外科“第一刀”
在体育界,能取得一项世界纪录并保持几年不被打破已属不易,但在医学界的肝胆外科,却有一项保持了30年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创下并保持这一“世界纪录”的,就是有着“神刀”美誉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孟超教授。
祖籍福建闽清的吴孟超自幼家贫,生活极苦。为了生活,父亲背井离乡,辗转到马来西亚打工。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1939年,17岁的吴孟超辗转回到正在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祖国。高中毕业时,吴孟超顺利地考取了上海同济医学院。同济医学院肝胆外科专业的老师正是留学德国、以能做高难手术名扬上海滩的裘法祖。
如今虽已年逾八旬,但吴孟超依然是腰板挺直,每天还要做两三台手术。“你是医生,你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他们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这是吴孟超坚守了一生的信条。
据《瞭望新闻周刊》
吴孟超(84岁)
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1949年获同济大学医学院学士学位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主要学术成就:提出纠正肝癌术后常见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等。
生活细节:
讨厌含糊。吴孟超讨厌别人用“差不多”、“好像是”等字眼,他著名的“主任查房”让很多医生害怕。
治病认真。他经常亲切地拉着病人的手问诊。
也“怕”传染。找吴孟超看病的人绝大多数具有传染性,但他笑称:“我当然也怕传染,但每年检查我都是抗体阳性,抗体阳性就是说有抵抗力,这肯定是跟接触病人有关。”
广东15科技项目榜上有名
禽流感疫苗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非典防治获二等奖
本报讯 (南方日报记者林亚茗 通讯员林晓涌 郑海涛 叶毓峰)全国科学技术大会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广东省历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质量最高的一次,一共有15个项目分别获得2005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种三类奖都有进账的成绩,在全国各省市是较为少见的。其中由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人参加完成的项目——“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在这次广东省的获奖项目中,医疗科技方面尤其突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有“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研究”项目,其完成单位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完成人有钟南山、许锐恒、管轶等人;还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健桥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华立健药业有限公司的李国桥等人完成的“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青蒿素复方的研发与应用”。
另外,中山大学曾益新等完成的“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缺)。而深圳大学李景镇等人完成的“S-150型超高速等待式伸幅摄影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而我省两个著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项目也分别拿下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阻燃热塑性树脂系列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软交换为核心的U-SYS技术”。
创新型国家有20个
据新华社电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科普著作首获科技大奖
据新华社电 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9日在京颁发。共有7项科普著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科普著作无缘国家科技奖的历史。
获奖的科普著作中,《院士科普书系》尤其引人关注。这套丛书共分4辑100本,其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约100个学科或领域,几乎涵盖当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所有主要领域,由我国各领域著名的科学家领衔主编。
据《瞭望新闻周刊》
新闻链接
百度一下(www.baidu.com)“国家科技大奖”,找到相关网页约11,300篇”。
图:
资料照片(摄于1994年)
资料照片(摄于1981年)
胡锦涛向叶笃正(右)、吴孟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