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农村女孩,都渴望能够融入到繁华的城市,成为一个城里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些漂亮的农村姑娘通过婚姻迈进城市的门坎,以期望在这样一个城市,拥有一个自己的家,这样缔造的城市婚姻是她们迈向心目中幸福的第一步。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按照理想的模式来安排,尽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梦想,但是由于她们的婚姻对象往往是这个城市角落里的普通人,物质条件不是很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又成了最先受冲击的对象。家庭支柱的下岗,恍若一夜之间,就把这些向着幸福跋涉了很久的农村姑娘又送回到起点。除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她们还像来时一样,什么也没有。
城里媳妇农村妹的尴尬,使得她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活之路,为了延续心中的幸福生活梦想,她们丢掉了虚荣和幻想,在艰苦的生活中重新组合着幸福的元素。
马淑萍抹布“擦”出女儿的未来
今年41岁的马淑萍就是带着一肚子的懊悔和不甘开始钟点工的生涯的。身高1米68的马淑萍曾是肇源县三站镇最漂亮的姑娘,追她的小伙子都排着队,但由于从小没有父亲,母亲拉扯着7个孩子的贫穷生活,使马淑萍对吃好、穿好的日子有着更强烈的渴望。25岁那年,经介绍,她认识了在当时哈尔滨的一家国营企业做水暖工,身高比她矮半头的丈夫峦永江,当时峦永江的月收入是130元左右,从来没有过零花钱的马淑萍决定嫁给他。
“跟他也享了几年福”,说起那段幸福的日子,马淑萍的眼中闪动着晶莹的光。生活在城市,还有自己的房子,有一个月可以随意支配的100多元的工资,丈夫单位的福利又很好,分回来的香肠、干肠经常挂满一窗户……那时的马淑萍感到满足,她觉得大把大把的好日子在等着她。
1992年女儿出生了,1995年丈夫却下岗了。为了生计,丈夫在原企业改建的市场里租了2个摊位卖粮油,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程度的丈夫,不但一分钱也没挣到,还把家里仅有的积蓄赔了进去。这时的马淑萍才意识到自己嫁的是这城市中最“脆弱”的男人,看看怀里的孩子,马淑萍知道没有回头的路了,只能咬牙往前走了。
2001年,马淑萍开始到当时在南岗区很有名气的宣德家政做钟点工,第一次去干活,当她跪在地板上擦地时,眼泪打湿了手中的抹布。她说,以后再也没有哭过,每次干活时都想:“我穷,但我有的是力气,我豁出命干,能挣多少挣多少,来改变我的生活。”舍得出力气,又肯动脑筋的马淑萍很快成了明星钟点工,从最初的做零活,月收入五六百元,到现在已有13家固定雇主,月收入稳定在1400元左右。
记者看到在她家的桌子上,有一个厚厚的账本,上面详细记载下了她每天的收入,去年她一年收入13787元,她说,今年会更多。
现在马淑萍一天要干9个多小时的活,但却10年来没买过新衣服,家里的家具除了一个衣柜是自己的,床、沙发、电视、电视柜都是人家不要的,但却擦得光可鉴人。马淑萍说:“本来是奔哈尔滨享福来的,福没享到,还比在老家种地都累。现在,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了,我多干点,供她上高中、上大学,让她靠文化去改变她的命运吧。”记者了解到,马淑萍的女儿已读初二了,学习成绩不错,现在每周要补习数学、英语和物理,女儿一个月单是学习支出就要六、七百元。
采访完马淑萍已经晚上7点钟了,记者看到,刚放学回来的女儿正在厨房写作业,马淑萍的丈夫在做饭,这个拥挤、寒酸但非常整洁的屋子里充盈着一种温馨的气息,马淑萍说,生活固然辛苦,但坚守的那份生活是那么幸福、踏实……
刘丽华为明天时刻积累着自己
在记者采访的所有人中,今年26岁的刘丽华的现状是让人感觉到踏实的。
刘丽华来自我省农村,在某药厂做装药工时,认识了大学毕业分配到药厂工作的丈夫;但和刘宇不同的是,
结婚后的刘丽华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作为城市媳妇的身份,工作中,她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理论上已够了,但还缺少实战经验。
因此,刘丽华坚持在药厂最苦、最累的岗位上干了两年,攒足了学费。
新婚第8天,刘丽华就到省医院儿科进行了半年的进修学习。回来后,她作为护士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拓展,输液、注射、接种疫苗及打头皮针,她都能驾轻就熟。她每天都从早8点工作到晚8点,疲劳的工作给她带来是却是内心巨大的满足。
刘丽华说,她的幸福是靠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和努力工作换来的。选择学医是因为丈夫毕业于医科大学,同时丈夫家又开了一个私人诊所,急需要一个做护师管理工作的人。
现在刘丽华的公婆家已完全接纳了这个“外来妹”。
刘丽华说,除了她和丈夫一家有了深厚的感情外,还因为她在这个家里不是个“闲人”,这个家庭诊所的每一分收入里,都有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现在公公已将诊所交给她和丈夫,他们经营得有声有色,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而且,共同的事业和奋斗的艰辛,使她和丈夫的感情更深,今年4月她的女儿出生了,现在刘丽华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一边还在学习,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当上“执业药师”,并尽快把自家的诊所搬到市中心。
由农村嫁到城里,其实改变的仅仅是这些农村女孩的生存地域、生存环境,并不意味着,嫁到城市,就离幸福更近了。幸福是为那些勤奋的、不甘放弃的人准备的。知识改变了刘丽华的命运,同时知识也使她获得了作为城市人的尊严。
刘宇家庭主妇重塑自我
最初,所有的人都说农村姑娘刘宇是幸运的,因为她嫁得好:丈夫是个大学毕业生,她婚后又把3个妹妹都带到了城里,并帮着找到了工作。
刘宇说,16岁时,为了供3个妹妹上学,从老家克山县农村来到哈尔滨打工。开始,她在哈尔滨道外区一家小饭店当服务员,每月工资300元,除了自己花十几元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都贴补给了正在读书的三个妹妹。之后,她什么样的脏活、苦活、累活都干过,端盘子、运垃圾、种树种草……她十分珍惜自己在城市谋到的每一份工作。她说:“我没有多少文化,但我的优势是比城里人能吃苦,城里人不愿干或干不了的活很多,这就是我的机会。”
正是刘宇的吃苦精神和朴实美丽,打动了当时在省商学院读书的丈夫。2001年,25岁的刘宇成了一个幸福的“新娘”。感到“功成名就”的刘宇做起了专职的家庭主妇。然而,从医药代表起步的丈夫,事业却越干越大,有了自己的医药公司,而刘宇还是那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能干的家庭主妇,她和丈夫的差距越来越大,2003年底,丈夫提出了分手,此时,刘宇才意识到,他们只举行了亲朋好友参加的婚礼,而从来没领过结婚证。刘宇,只能选择了离开。2004年3月,她搬到了妹妹租的房子里,那时,她万念俱灰,每天只会对着电视流泪。
她说,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幸福靠乞求、靠等待都不会得到,自己不就是因为没有文化、不能自立才没有了家吗?刘宇开始了行动,去电脑班、美容班、营销班学习并开始做某营养食品的直销工作。她从最初级的优惠顾客做起,现在已升级为经销商。2005年3月,她和妹妹在道里区新阳路上,开起了自己的营养工作室。现在的刘宇美丽而自信,当年那个不爱说话的姑娘,现在每周都要给顾客讲课。而且她的顾客群也开始由熟人向陌生人群拓展。
刘宇对记者说,她前几天见到了“前夫”,现在,她已经一点都不恨他了。正是生活的变故才使她开始了新的人生。有时,放弃会激发出你更大的潜能,让自己生活得更精彩。
采访手记
新平台与自主的幸福
陈渌
为了写这篇稿,记者先后接触了十几位嫁到城市的农村女性。其中有两位在稿子已写完时,她们打来电话,哭着要求记者不要在报上登出她的事情,因为她们过得太苦了,她们怕家乡的同学、熟人看到。在采访的这些人中,有的人嫁到城市已经十几年了,可是农村妇女的痕迹在她们身上还很明显,而且她们的生存技能也很低,除了做些力气活,什么也不会。
通过采访,记者产生了这样强烈的印象:她们都曾是同伴中的佼佼者,都以为,嫁到城市,就获得了幸福。但事实上,对于她们,通向幸福的路是如此崎岖,因为她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活得并不快乐,甚至有人是靠牺牲尊严而获得了城市的生存权。记者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38岁的来自农村的女性,她当时有着令人惊艳的美貌,嫁给了大学毕业留在哈市某机关工作的青梅竹马的同学,可十几年过去了,这名妇女除了在家带孩子、做饭,什么也不会,甚至与外界沟通都有障碍,而且美丽的容貌也被岁月磨蚀尽了。丈夫几次帮她找到工作,都因为她与同事不能相处而不得不辞职,她把丈夫当成了她全部世界和生命寄托。可不久前,一位大胆的女硕士找到了她,让她让出妻子的位置。所有的眼泪和祈求都不能打动去意已定的丈夫,无奈,她只好找到丈夫单位的领导,她说,只要能保证丈夫不跟她离婚,她什么都可以答应。
采访中,另一些人的生存逻辑也令记者震撼:尽管我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也没有什么技能可言,可也不愿意从头开始再吃苦受累,而我却应该跟那些城市里的人一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一样分享财富带来的快乐。否则,就是不公平!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位社会学家,他说,这样的逻辑显然在任何社会都是极不现实的。因为,离开了社会成员的奋斗和创造,而只问财富和成果的分享,只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崩溃。
其实对于这些已嫁到城市里的女性和准备嫁到城里的农村女孩来说,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城市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生存的平台,至于你会得到多少幸福,就要看你会付出多少努力。(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