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本友
在全国科技大会表彰的项目中,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52.3%的获奖项目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占到36.4%(新华社1月9日)。
企业撑起国家科技进步奖“半边天”,带给人诸多启迪。 首先,“钱”景,应成为大多科研工作的一个价值取向。不可否认,有些特殊行业和特殊领域的研究,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但对大多数科研项目来说,市场与科研并不矛盾。攻克那些制约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障碍,无疑是科研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大多又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科研与市场的这种一致性,决定了科研的方向与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没有“钱”景的科研项目,也就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更难以成为产业,其价值也必然被打折扣。如这次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有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不仅攻克了二十多项世界领先的新一代集装箱超重关键技术,将我国由集装箱机械进口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港机出口国,还使自己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
有“钱”景,才能有“钱”进,科研经费才有保障,这是企业撑起国家科技进步奖“半边天”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科研经费问题,一直是阻碍科研工作的障碍,国内也有不少科研项目因经费短缺而搁浅。然而,对那些有“钱”景的科研项目来说,往往不会因经费发愁。科研项目的“钱”景,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笔者注意到,这次获奖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建立了科研与开发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了科研开发的人才队伍和创新体系,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和产品,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有“钱”景,才能有“钱”进,有“钱”进,就有利于快出成果,有成果,就可能有更大的“钱”景,这无疑是一种良性的科研机制与发展机制。在这样的机制引导下,科研成果就像流水线生产产品一样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又为科研注入更多鲜活的血液,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而科研人员,也不是以前书屋中皓首穷经的学者,转眼就可以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这无疑是多赢的选择。(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