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茅于轼
卫生部长高强发表了他对医疗改革的看法,引起了大家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议论。政府在医疗、教育、住房方面每年都有大笔预算,用在帮助低收入人群。问题是这笔钱是如何花的?是谁得益最多?有没有改进的余地。
拿医疗来讲,我国大部分的医院都是政府投资兴办的。但是日常的运转费用基本要靠医院自己解决。医院向患者收费,患者如果享受公费医疗,可以拿发票到单位报销。但享受公费医疗的在全国人口中只是一小部分,主要是公务员和政府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企业的员工则按照规定的医疗保险合同报销。不同的人享受的报销办法不同。干部中越是级别高的,享受的标准越高。效益好的企业能够报销得更多,效益差的就有种种限制。然而恰好是一般干部,和效益差的企业的员工,需要的帮助更多。更不用说广大低收入的农民很少能够有份。这种分配显然不符合公共服务开支的原则,即公平的原则。
在教育方面,发达地区政府的税收很多,教育的拨款也比较充足。但是在贫困地区,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花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钱非常有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设施的差别。富裕地区小学校都配备有计算机,而贫困地区则连课桌板凳都不全。过去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自己出,这种状况就无法改变。从今年起,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拨款用于教育,情况应该逐渐好转。对大学的贫困生贷款和直接帮助这几年有相当的进展。
住房是问题最多的一个方面。住房改革以前,国家把原来的公房低价卖给了原住户。现在房屋涨价,每个住户享受的补贴多半在十万元以上,有些干部原来住好房、大房,现在计算所得的补贴可以达到百万元以上。而占大多数贫困人口的农民完全享受不到。高档住房一般在城市黄金地段,周边绿化、交通、商业、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齐备完善,这也往往让强势人群享受得更多,而穷人因为购买不起这些高尚区域的好房子,也就在政府的这些公共投入上没得着太多好处。国外有的国家如意大利,部分住宅区搞富人穷人混居,就是为了避免这个不公平问题。
总起来看,我国公共服务的补贴,偏向社会地位高的人,高收入的人。这种倾向急待纠正。
|